宋锦渝创作的科幻侦探小说《觉醒吧,少年!》,封面也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人们可以一边吃鸡蛋一边吃糖精吗?夏天中午为何不宜浇花?欣赏彩虹时为何不能在同一角度看到太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你都知道吗?
今年寒假,重庆南川区隆化一小五年级学生、年仅10岁的宋锦渝就耗时一个月,写出了一部推理短篇小说和一部科幻推理长篇小说,共计8万字。小说中运用的故事素材和推理依据,全部源于父母和课外书告诉他的生活常识。
8万字小说全部是手写
昨日中午,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宋锦渝家时,他正趴在书桌上创作。一边写,一边向妈妈核实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科普节目,“巨噬细胞就是白细胞的一类,能吞噬细菌病毒,就不需要另外注射了吧?”
他这时正在写推理故事,故事中的警察通过嫌疑人说的“人体白细胞已经不够用了,必须注射巨噬细胞才能抗病毒”这句话,找出了伪医学家。
书架上,摆着宋锦渝喜欢的书籍,《一分钟破案》、《牛津剑桥给学生做的600个思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真好玩》,书中不少地方还可看见他勾画的痕迹。
宋锦渝向重庆晚报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一些大小不一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被他整齐地放在书架上,每本排好序,有36本。寒假写的8万字小说占了11本,分别是短篇推理小说《少年小侦探》和长篇科幻推理小说《觉醒吧,少年!(下册)》。两部小说全为手写,目前还在继续创作中。
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常识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字,有的语句并不通顺,有的甚至是记流水账,逻辑思路也不强,部分地方还有错别字和拼音。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宋博士”。
宋锦渝的妈妈张敏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儿子不是天才,只是善于观察和提问,再通过逆向思维把自己的所看所问编写成了推理小说。小说中运用到的推理知识也是生活中的常识。
一个寒假写出8万字,10岁的宋锦渝是怎样做到的呢?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宋锦渝每天用在写作上的时间约4小时,每天约写3000字。他在写作时几乎不会长时间思考,往往提笔就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是刚吃完饭就写,有时是一边玩电脑一边写,有时是钻进被窝想到什么情节后,又提笔写几句。文中的对话、动作语言也极其简单,多现“他说”、“你说”、“他们说”等,文风非常稚嫩。
出去玩会不停问问题
有一个爱观察、爱动脑的孩子,是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宋锦渝的妈妈张敏却叹了一口气:“我最怕带他出去耍,一路上他会不歇气地问问题。”
在乘车路上,他会问“为什么警车红色蓝色的灯要闪烁?”;看到妈妈切菜,他会问“为什么切菜刀要向外歪?”;身为警察的张敏,日常工作经常接触一些案件,宋锦渝也没闲着,“偷了东西该怎样处罚”、“发生这种行为如果自首会怎样处理?”很多问题连张敏也答不出来,比如“为什么指甲被剪掉时不会疼”、“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为什么蹲久了脚会发麻”……
不过,和大多数随便找个答案搪塞孩子的家长不一样,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敏都会告诉儿子自己不知道,让儿子去查《百科全书》或网络搜索,然后倒回来“教”妈妈。
在张敏看来,儿子喜欢观察和提问绝非偶然,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儿子还没上学时,喜欢天文地理的爸爸总会找各种问题考他,如“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叫什么”、“世界上哪个国家面积最大”等。有时父子俩也相互提问,为了考住爸爸,宋锦渝逐渐学会了观察。到后来,就连养生报上关于食物相克的内容,他也背了下来。
平时贪玩喜欢看动漫
光有观察和提问还不够,如何培养儿子的发散性思维,学会举一反三,也是张敏非常注意的问题。
张敏说,儿子在学校成绩一般,班上成绩排十几名。自己也从不要求儿子考高分,知识点只要掌握就行。儿子喜欢打游戏、看动漫,自己也只是规定他周五到周日做完作业就能看。
“我不想以家长的身份压制他,想和他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不给他太大的压力。”张敏说,儿子其实很贪玩,喜欢看《魔角侦探》、《塞纳号》、《铠甲勇士》等动漫,自己就陪着儿子看,还和儿子讨论剧情,并有意识地引导儿子“你觉得下一集会怎么演”、“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做什么”等等。这时,宋锦渝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故事构想。
对于很多家长担心的动漫中的暴力、超龄情节,张敏也有对策。“我会问他,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他的答案错了,我会告诉他这样不对,并说明我的理由。”
培训学校里爱上写作
宋锦渝是同学眼中的“宋博士”,因为他知道很多东西。从二年级起,他就在当地一家名为方竹教育的培训学校上写作课,连续两年成为学校的“作文大王”。上学期,他写下的2万字的《觉醒吧,少年!(上册)》,因为常被小伙伴们抢着看,被装订成册以每本10元的价格在班上出售,一口气卖了7本,还供不应求。
宋锦渝说,自己就是在培训学校里爱上了写小说。他说,学校规定的命题作文他不喜欢,也写不好,分数也不高。
周娟是宋锦渝在培训学校的作文指导老师。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培训学校开展了一个名为“万米写书”、“万字写书”活动,学生可以不限题材、不限题目、不限量随意编写作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兴趣。如今,宋锦渝的“万米写书”已经写了52米。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宋锦渝的小说都以自己和生活中的5个小伙伴为主人公,故事场景设定为铠甲战士大战变异体,以及少年侦探团通过破案拯救世界。用宋锦渝的话来说,小说内容就像是在演一场电影。
故事节选
谁在说谎(内容有删节)
一个气温40多摄氏度的夏季,正午12点,一个男子在家被谋杀,警察抓到三名犯罪嫌疑人。A说,自己是一名新入行的修理工,案发时在修理电梯。B说,自己是入行5年的建筑工,案发时在楼顶修屋。C说,自己是专业花匠,案发时自己正在浇花。
凶手是谁呢?宋锦渝给出的答案是C。
他解释,盛夏中午,叶面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如果这时浇水,会因土壤温度突然降低,导致根毛受到低温刺激,会阻碍水分的正常吸收。同时,由于植物体内没有准备,叶面气孔没有关闭,水分就会失去平衡,令叶子焦枯甚至死亡。
宋锦渝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的答案源于经常看到园丁在早晨或傍晚浇花,中午却看不到园丁浇花。他特意问了原因,园丁告诉他,夏天浇花要早晨或傍晚最好,中午浇花很容易导致花的根系遇冷水刺激后出现炸根。“一个专业花匠不会连这些常识都不知道,说明他在说谎。”
重庆晚报记者随后查阅相关科普资料,发现宋锦渝说的完全正确。
彩虹破案(内容有删节)
一场雷阵雨后的晴天,太阳火辣刺眼,一家金店被抢了,有三名犯罪嫌疑人。A说,珠宝店遭抢劫时,我正在外面吃饭,下午1点才回来。B说,雷阵雨后,我正在看彩虹,但那时太阳太刺眼了,我看了一下就没有看了。C说,案发时正在上班路上,发现了彩虹,停在了珠宝店,就被你们抓了。
劫匪是谁呢?宋锦渝给出的答案是B。
他解释,彩虹是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上,通过折射呈现出的一种光学现象。所以,彩虹永远出现在太阳的对面,人只有站在太阳和彩虹中间,面向彩虹、背对太阳,才能看到彩虹。
获得这个答案也是宋锦渝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说,去年他和妈妈到张家界旅游就看到了彩虹,无论自己换哪种角度,看彩虹时都不能在同一角度看到太阳。问妈妈,妈妈不知道;翻《百科全书》,也没有记载。处处碰壁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在一个科普网站里找到了上述答案。
专家点评
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
利用每个生活素材引导孩子
宋锦渝利用假期结合生活常识写成作品,无论质量好坏,都是他勤于观察、爱动脑筋的结果,值得肯定。而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家长善于利用每个生活素材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具体触动有两点:一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比赛提问题。角色互换后,家长不再是审判者,孩子当考官会促使孩子不停地观察、挖掘新事物。家长不会做题时没有逃避,而是明确告诉孩子不知道,并让孩子通过查阅资料来教家长,从而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二是家长没有过多限制孩子看动漫。相反会陪他看,并引导他发散式联想,连出门旅游也不忘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看动漫、打游戏限制非常严,动不动就会说“做这些没用,考试不会考”。外出旅游,家长们往往自成一团打麻将,孩子玩自己的。其实,仅靠课堂和教材,孩子学不了太多东西,因为视野不够开阔。宋锦渝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非常好,但我认为他未来的发展不比前三名差。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细节。上街买菜,可以培养孩子算账能力和礼貌待人;看新闻,可以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养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发现动物的习性等等。家长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到共同话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阔孩子的视野。
当然,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后,也要注意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未来规划得太呆板,因为未来的路还得靠他们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