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肩负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
2013年,重庆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扎实推进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深化改革,成为2013年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森林提质增效,重庆山更绿水更清了
“在船上能看到这样的风景,真的让我感到很惊喜。”1月17日,上海市民周成勇与家人一道,乘船前往云阳张飞庙游玩,路途中,长江两岸绿中有红的百米森林景观带,让周成勇一家争相拍照留恋。
“这是去年我们加强森林‘经营’、提质增效所取得的成效。”云阳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去往张飞庙的这一段长江岸线,其中一部分属于云阳县盘龙镇活龙村,过去,这一段岸线上虽然栽种了一些树木,但仍以低矮的柏木小苗及经济林为主,从船上望去,山上裸露的黄土就像是衣服打了“补丁”一样,十分难看。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两岸森林的覆盖率和绿化效果,2013年,云阳县对这一段岸线重新进行了补植补造和抚育改造,不仅大面积栽种了绿竹等常绿树种,还见缝插绿混栽了重阳木、银杏、天竺桂等绿化壮苗,以及彩叶树种三角梅、景观树种栾树等,使这段岸线一年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形成红绿相间的景观带。如今,通过不断的培育,这段长达2公里的长江沿岸百米景观带,已成为云阳长江岸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3年,重庆市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为依托,同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使重庆山更绿水更清了。”市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一年,重庆造林绿化工作有了更为明显的转变,除了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355.2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森林的提质增效上,对新造幼林开展抚育管护,对中龄林开展抚育间伐,不断调整树种组成及密度,力争让现有森林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中幼林抚育面积达200万亩。
比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就以消灭长江干流绿化“断档”“天窗”,以及临江百米景观带和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完成长江两岸绿化任务17.2万亩,项目区森林覆盖率也从工程实施前的22.2%提高到45%。同时,按照三峡后续工作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开展补植补造,营造混交林,提升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
林业产业亮点纷呈,林农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前不久,城口县东安乡兴田村村民黄孝平又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年夜饭了,因为,他家开设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已经接下了10多桌的年夜饭“订单”。
“没想到以前看不起的林子,现在还能带来这么一份可观的收益。”黄孝平告诉记者,兴田村周围生态环境很好,周边的森林在他们小时候就已是异常茂密了,随着城口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的森林旅游也越发火热起来,他在向别人“取经”后,就开起了名为“小石人”的大巴山森林人家。
“真没想到,这一年来的生意会这么红火。”黄孝平说,他们这夏季凉爽,不少城里人都来避暑,2013年夏季他家的25个床位就没空闲过。到了冬季,又有人来赏雪,吃农家饭菜。当年,他家就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毛收入达25万余元,纯利润近13万元。
2013年,重庆市加快了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药材、生物质能源六大林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特色日益突出,逐渐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循环。
通过政策引领,全市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400多万亩,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0亿元。尤其是森林旅游发展迅猛,全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3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到72.6亿元。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重庆市林农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在林业中人均收入达到720元,较去年的660元增长了9%。
林权系列配套改革,森林“资源”变“资产”
让人看看你家的林子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你信吗?
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弹子村六组村民传中平就喜上眉梢,原因是他的25亩林地,在不改变权属的情况下,按照250元/亩的价格,将林地的景观资源使用权流转给了阿依河景区,为此,他获得了6250元的收益。
“这是彭水探索森林景观资源使用权流转的一种尝试。”彭水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景观资源使用权的流转,既让林农得到了收益,又能使企业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这种方式不仅充分挖掘了林木景观价值,实现“不砍树也能变现”,又创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保护森林生态的资金难题。
“过去一年,重庆市一系列的林权配套改革,正在快速地盘活森林资源,让森林真正由‘资源’变为‘资产’。”市林业局林改处负责人说,2013年,重庆市林权配套改革进入“深水区”,比如探索建立林权纠纷调处长效机制,规范林权流转,大力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行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完善“两权分离”改革机制,开展森林景观资源的有偿使用流转等。同时,还探索为承包非林地造林业主颁发《林木证明》,用于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并加强银林合作,鼓励农户、林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采取多种模式申请林权抵押融资,全年共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6.8亿元。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催生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树林。”2013年3月21日国际森林日,武隆仙女山等71处市级以上森林公园、缙云山等16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庆彩云湖等16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免收门票面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游玩,公园中无处不在的公益广告语,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多了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通过生态文化体系的构建,重庆已逐渐催生出一种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市林业局宣传处负责人说,2013年,重庆市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一方面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断巩固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载体,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并开展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绿化模范城区等创建,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感知和认同。如今,重庆市已拥有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区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9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1个。全市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1万多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0多个,2013年,全市超过200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6500多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