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农委出台指导意见,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各自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在稳定粮油、蔬菜、生猪等基础特色产业生产的基础上,分类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力争到201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61%提高到65%。
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特色水果、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休闲渔业等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发展、改造和提升一批“农家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度假村;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园艺产品;拓展农业功能,开展农耕教育和文化体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及都市现代农业的知名度。
城市发展新区,发展城郊特色效益农业。围绕“米袋子”,重点建设大足、江津、合川、永川、铜梁、潼南、南川等产粮大县,形成优质大宗粮油和绿色小杂粮生产带;深入推进高产创建,5年内形成300万亩高产优质水稻基地、100万吨商品粮调出能力。围绕“菜篮子”,重点建设潼南、璧山、铜梁、合川、涪陵等蔬菜生产大县,将青菜头打造成为重庆蔬菜“第一品牌”。以荣昌为核心,11个优势基地区县为重点,建设优质生猪产业带,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000万头左右。此外,重点发展渔业、黑山羊、禽兔、特色养殖、珍稀特果、茶叶、笋竹、食用菌、调味品原料等产业,差异化建设潼南、南川、荣昌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綦江、南川食品工业园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全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在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5个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积极构建“渠相通、路相连、运输畅、装备强”的高标准农业基地;在万州、城口、巫山、巫溪、云阳、奉节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着力调整结构,提高特色粮油、牛羊、土鸡、特色禽、坚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从种场到市场、从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建设,将柑橘产业带打造成为渝东北第一特色经济板块,大力发展榨菜产业。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发展高山蔬菜、牛羊、土鸡、冷水鱼、蜂业、中药材、特色粮油、优质生猪、油茶、蚕桑、烟叶等产业。引导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突出绿色、高效,推行标准化生产。
据了解,重庆市将完善“七大链条”,对柑橘、牛羊、土鸡、渔业、调味品、中药材、茶叶七个市级优势特色产业,逐业进行产、加、销环节的深度解剖,主攻薄弱环节,逐步实现每个产业都有完整链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生态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园,组织生产安全、营养、优质、鲜活农特产品,打造精品农业。
此外,重庆市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农产品价格调节,探索建立特色农产品价格调节制度,并探索实施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