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爱到乡村住农家乐、品农家菜!这一现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可帮助重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今日重庆市扶贫办发布消息:近年来,到重庆高山贫困村避暑纳凉休闲的人次,以每年40%以上的幅度增长,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招商引资达到40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重庆市扶贫骨干支柱产业。
农家乐生意很忙
近半个月来,武隆县双河乡木根村雄佳湾农家乐老板刘莉没睡一个懒觉,因为到仙女山玩雪的游客多。而现在又临近春节,来农家乐吃刨猪汤的游客也很多,因此农家乐的“生意很忙”。
据了解,木根村平均海拔1330米,属喀斯特地貌,非常缺水。刘莉说,乡村旅游未开发前,她们家和大部分村民一样,靠挑水种庄稼来卖,若遇自然灾害,一年赚不了多少钱。2010年初,木根村被列入重庆市“整村脱贫”试点村。扶贫部门决定充分发挥当地紧靠仙女山景区的优势,以乡村旅游为主业帮助其实现脱贫。刘莉一家抓住机会,开办农家乐,如今她开办的农家乐有40多个房间,还有会议室、KTV室,投入已达上百万,“如果不办农家乐,这些钱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刘莉说。
而重庆綦江永新镇的居民们现在只忙着开开心心的添置年货过年。他们真正的忙碌季节是春天,因为春天一到,永新镇就有万亩梨花开放,延绵30多公里如同皑皑雪原,会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光,永新镇居民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赚钱的好机会。
重庆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在重庆市,不仅仅是刘莉一家,也不仅仅是武隆和綦江两地,在其他区县,乡村游也正在红红火火地发展之中,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贡献不小。
目前,重庆市已形成沿乌江、长江和秦巴山、武陵山、大娄山乡村旅游成连片发展的态势。打造出了城口东安乡亢谷片区、奉节兴隆片区、酉阳毛坝片区、石柱大黄水片区、丰都方斗山、涪陵武陵山市级示范点;武隆木根村、涪陵迎新村、丰都横梁村、城口兴田村、巫溪三宝村、云阳歧山村等35个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避暑休闲乡村。
据数据显示,2013年3至4月,永新镇梨园共接待游客46 万人次,实现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农家乐经营收入达4650余万元。
仅2013年,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累计接待游客达到606万余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5.9亿余元,户均收入6万余元;旅游总收入达31亿余元。
市扶贫办表示,从近年来到高山贫困村避暑纳凉休闲情况看,游客人次以每年41%的幅度增长,旅游总收入年增长率为46%;旅游收入也呈多样化趋势,从单纯的吃住收入,逐步发展到农副土特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
为帮助村民加快脱贫步伐,重庆市财政给予了大力扶持。据介绍,重庆市已为乡村旅游扶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资金近10亿元,在全市18个重点扶贫区县177个村发展了近万户农户开展乡村旅游接待。
传统产业围绕旅游提高了利润率
发展乡村旅游,是否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
调研发现,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反而激活了像綦江永新镇梨园那样的传统产业。各地的特色蔬菜、水果以及地方特有品种的畜禽养殖业围绕旅游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武隆的特色蔬菜采摘园、城口巫溪的散养鸡、开县云阳的羊以及巫山奉节的党参、天麻等产业,已融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商品率和利润率都较旅游开发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传统产业得到发展后,一些农户变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把普通的农产品通过简单的包装加工,变成了旅游商品,提升了价值,促进了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贫困地区围绕旅游开发了手工艺品,如城口的漆器、野核桃工艺品,万州泰安的刺绣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乡村旅游吸引投资40亿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品牌集聚效应正在提升。”重庆市扶贫办表示,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已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扶贫系统的一张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城镇居民到贫困村避暑休闲养生,体验农耕生活,品味乡土文化。过去一些常年去外省避暑的居民逐步回流到本地,也吸引了邻近省份的游客来休闲。
乡村旅游品牌的打响,也吸引了城市投资、消费、文化三下乡,促进了乡村的发展。据统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招商引资达到40亿元。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下乡,促进了农村资源的转化,提升了农村的生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