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重庆市就业工作仍捷报频传。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4.38%,城镇新增就业68.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4%……与上述数字一一对应的,是千万劳动者安居就业、勤劳致富的生动场景。
1
发布大学生就业文件17个 筹措专项资金3.3亿元
关键词:政策给力 含金量高
“从事学生就业工作9年了,我能肯定地说,2013年是市里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密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一年。”近日,重庆工商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婷说。
2013年6月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延续以往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基础上,调整完善了6项政策措施,创新制定了11项新举措。
2013年7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工作的通知》,为城乡低保家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每人一次性补贴800元。
……
2013年年底,重庆市还出台了《关于做好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对高校毕业生等创办的微企实施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政策。
周婷认为,“这些政策针对性强,能实施;更重要的是,财政划拨就业项目资金立说立行。”她说,有了政策强有力支持,基层做起就业工作来就顺风顺水。
2013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以统筹城乡就业发展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针对大学生就业,市委书记孙政才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
2013年5月23日,国办发〔2013〕35号文件出台,全面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仅过了34天,6月27日,重庆市就出台了配套实施意见。配套速度之快,史无前例。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市级层面共出台涉及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文件制度17个,筹措财政资金3.3亿元。
2
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企业资助创业、专家指导创业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
关键词:全民创业 拎包创业
说起创业,大家头脑最先浮现的就是“问题”两字:资金问题,场地问题,办证问题……还没有创业,很多人就被吓退了!
但在2013年的重庆,创业非常简单,甚至有了“拎包创业”。
重庆留白文化创意策划有限公司老板蒲俊杰就是其中之一。将于2014年毕业的他,不仅申请到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的免费场地,还实现了“零元注册”——没有缴纳一分钱注册资本金,就成功办理工商执照,迅速开展营业活动。
再加上代账补贴、税收返还、社保补贴、会展补贴等多类补贴,以及创业免费培训,蒲俊杰高兴地说,“省下来的钱全部作为周转资金,投入到公司创业期的拓展业务了。”目前,蒲俊杰的企业月收入超过5000元,没有亏损。
这样的例子不少。全市37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均提供类似“拎包”式的创业服务,成功孵化小微企业3628户。
2013年,重庆市秉持“创业是就业之源”的理念,将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围绕打造“创业型城市”总体目标,基本建立起以财政扶持、税费减免、融资担保、指导服务为主的创业扶持体系,形成了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企业资助创业、专家指导创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2013年,重庆市为鼓励创业不遗余力,共为6.7万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70亿元,财政全额贴息近5.4亿元,带动就业20万人。组建市、区两级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创业者免费提供项目评审、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创业者初创成功率、存活率。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3.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91%。新增老板中,有大学生,有怀揣多年打工经验的返乡农民工。
3
托底安置7.52万名困难人员就业
关键词:公益岗位 扶贫帮困
2014年1月8日上午8点,观音桥街道小苑居民张华燕头戴小红帽,手摇小红旗,准时出现在建新东路的路口,对过往市民进行文明劝导。
42岁的张华燕曾是就业困难群众——12年前从重庆机械化工公司下岗,靠打临工为生,几年前张华燕的母亲患了膀胱癌,为了就近照顾老人家,她就没有再工作。
但如今不同了,江北区有了文明劝导员等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众打开了就业的另一扇窗。张华燕每天工作4个小时,上午8点—10点,下午16点—18点,其余时间可以照顾家人。“月工资800多元,买有五险,我很满足。”张华燕笑着说。
江北区就业局副局长卢波介绍,江北目前已完成公益性岗位区级统筹,安置了3535人,并为所有人买了“五险”,就业稳定率很高。
不仅仅是江北区,全市各个区县均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有文明劝导员、自治物管员、社保所工作人员等等。2013年,通过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市共托底安置7.52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同时,还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的,发放就业补贴,帮助失业人员放弃低保、主动就业。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95%的社区和81%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基本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
4
就业服务平台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关键词:实名登记 均等服务
2013年11月15日,城口县东安乡兴田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正式挂牌。至此,重庆市市级、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一直以来,重庆市坚持按照“先主城后郊区、先街道后镇乡”的思路,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狠抓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六个到位”,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向社区、行政村延伸,提供均等化服务,努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
这张服务网,带给就业困难群众很多温暖。
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有本厚厚的“就业信息卡”,实名登记了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众的信息,包括他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以及就学、就业、社保等情况。
“这些群众未就业的原因、职业指导类别都会定期更新,就业后还会登记就业单位。这份信息会不断更新,直到实现他们稳定就业。”中心湾社区负责人彭丽娟介绍,“我们就是要把大家的就业‘管到底’。”
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在业界看来,就业攻坚战没有一劳永逸的,重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对此,政府部门信心满满,表示将不断创新举措,打赢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