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近期先后陷入婴儿致死事件的国内三大乙肝疫苗巨头深圳康泰、大连汉信、北京天坛生物,昨日又被曝未能在去年底前获得新版GMP认证而不得不停产。事实上,对于安全大于天的医药行业来说,企业一步失误可能满盘皆输,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三家企业获得新版GMP认证,但重新回归后市场很可能早已是另一番天地。
将被市场拒之门外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深圳康泰、大连汉信、北京天坛生物三家公司的乙肝疫苗均没有获得2010年修订的新版GMP的认证记录。与此相应的,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显示,华兰生物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于去年9月获得新版GMP认证。而华北制药疫苗业务负责人则证实,该公司已于去年获得新版GMP认证。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即新版GMP)实施规划,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通过新版GMP的实施,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79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版GMP认证。全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共1319家,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占60.3%,自昨日起,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
一组被广泛使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10月,乙肝疫苗市场共批签发9107万瓶,同比增101.9%。其中深圳康泰2399万瓶,占26.3%;大连汉信2647万瓶,占29%;天坛生物2353万瓶,占25.8%;华北制药和华兰生物分别占12%和2.9%。由此不难看出,占据市场八成份额的三大疫苗巨头将在今年被迫停产,这也让其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遭诟病。
不过,一位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新版GMP认证对于企业生产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企业要想通过必须得停产改造,有些大型药企因生产排期很满,且不愿因停产将市场拱手让人,所以会选择在2013年开足马力生产,留足存货后再考虑通过认证。这属于企业的自身规划,往往与质量并无关联。而食药监局相关公告中也确实提出,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在2013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继续销售。”
对于“不拿证”的理由,昨日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致电三家公司,其中天坛生物工作人员以“元旦放假”为由拒绝采访,另外两家企业均无人接听电话。根据公开消息,大连汉信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曾回应,公司已经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版GMP认证申请,只是目前还未获得,估计今年下半年会获得认证。
深陷致命漩涡
外界对三大疫苗企业的关注源于上月中旬,当时因被疑致多名婴儿死亡,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被暂停使用。对于产品缺口,国家食药监总局曾表示由天坛生物等五家疫苗生产企业填补。可几天后,被视为康泰问题疫苗受益者的天坛生物以及大连汉信同样因婴幼儿注射后死亡卷入了安全风波。针对接连发生疫苗致死事件,目前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悉,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王华庆指出,监测的数据越多越容易发现一些信号,但是从监测结果来看,疫苗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没有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范围。卫生法专家卓小勤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如果从所有疫苗产品来看,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多,除了疫苗本身质量问题之外,储存与运输不当也会引起变质,因为疫苗对保存的环境要求较高,必须全程2-8℃低温保存。另外,有些地区还可能出现在注射过程中违规操作等问题,这些均可导致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针对康泰系列事件来看,不同地区的多名儿童在注射疫苗后先后死亡,这应该不是单纯的偶然事件,确实存在产品自身有问题的可能,但最终结论还要等待检测结果,”卓小勤分析,“如果认定因产品质量而造成人身损害,受害人可向生产厂家和销售方索赔。民事赔偿部分由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金三部分组成,赔偿金额最高约为80万-90万元左右。但如果情节严重,主要负责人也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遇信任危机
一方面多名婴幼儿接种后死亡,另一方面三大巨头均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这样的状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产品质量确实出现了问题。无独有偶,天坛生物发布最新公告称,公司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张利东,副总经理付百年,财务总监陈勇辞去相关职务,但具体原因未详细披露。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猜测,此次高管离职或与此前天坛生物曝出疑似乙肝疫苗致死事件有关。
一直以来,我国属于乙肝高流行地区,乙肝也是我国发病数最高的传染病。根据1992年的调查数据,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9.75%,1岁的孩子中有9.67%携带乙肝病毒,比例和成年人持平。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慢性乙肝,还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
为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1992年开始,乙肝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按照2007年原卫生部发布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乙肝疫苗明确规定应接种三剂次,分别是在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其中第一剂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分为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CHO细胞三种。酿酒酵母是深圳康泰和北京天坛生物生产的;汉逊酵母是由大连汉信、华兰生物生产的;CHO细胞疫苗则由北京华尔顿、华北制药等多家公司生产。
“我们了解到,因为‘致命疫苗’被报道,导致不少家长对于注射乙肝疫苗心存恐惧,有些地区的疫苗接种受阻,”前述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死亡婴儿早已确定死因,但家长却再度要求鉴定是否为疫苗所致,这增加相关疫苗不良反应数据的收集、评估难度。”
行业格局恐震荡
“问题”疫苗不仅引发了公众的信任危机,也可能导致行业格局震荡。“一直以来,疫苗被列为我国的战略产业,进入门槛高,国家管控较严格。如果最终证实婴儿死亡事件与疫苗质量有关,‘问题’公司一定会被勒令停产整顿,而市场需求将由其他企业补上,届时,整个疫苗行业的格局也将随之改变。”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说。
在药企人士眼中,疫苗不同于一般药品,利润高,接受注射的人对价格也不敏感,算得上是暴利行业。据了解,目前乙肝疫苗市场以新生儿市场为主。新生儿疫苗需要打三针,按每年1600万新生儿计算,预计每年市场增量4800万支。2009年,国家对包括乙肝疫苗等在内的14种免疫疫苗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规格为10微克每支价格3.1元,这意味着每年的市场增量超过1.5亿元。天坛生物去年半年报就显示,旗下预防制品的毛利润率达72.95%。
正因利润空间大,疫苗近年来也成为市场中的香饽饽。但程增江进一步分析,接连的婴儿死亡已让疫苗行业遭受质疑。接下来,监管部门肯定会对产品的生产、运输、临床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让行业中更难以出现新进入者。但三大乙肝疫苗巨头的声誉多少会受到冲击,所以接下来,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很可能快速从巨头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市场将从三家公司掌握大部分的份额改为五六家企业平分市场的局面。
事实上,华北制药旗下金坦生物就已经开始高调宣传自己生产的CHO细胞疫苗,称该疫苗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一类新药,针对我国的乙肝病毒流行株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研制而成,更适用于中国人。与酵母疫苗相比更接近天然抗原,由此CHO乙肝疫苗具有免疫持久性长、产品稳定性好的特点。
“疫苗企业只有实行规模化的生产才能有规模化的技术积累,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未来,如果规模较小的企业快速扩张,就要求国家监管部门一定要更加严格把关。”程增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