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近日,市教委举行了“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2013工作汇报大会”,分享城乡均衡发展经验。通过对首批领雁工程“扎账”,3年来,全市共有近700所农村中小学因此受益,覆盖学子200余万人。
实施3年满意度超过80%
统计显示,自2010年9月重庆市启动首批“领雁工程”以来,所涉及的100所项目学校都完成了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建设,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与以往的教育帮扶最大的不同是,领雁工程注重‘市区两级联动’的组织方式,提倡示范学校和项目学校结成‘校际联合体’实现共同发展。”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介绍,示范学校与项目学校围绕两所学校教育教学遇到的共同问题(主要以项目学校为主),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学校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受帮对象,同时也是解决两所学校共同遇到的问题的参与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者,突破了过去受帮扶学校相对被动的局面。
另外,专家指导方式也有创新。“领雁工程”采取由专家指导一所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再由这所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效果明显优于专家直接指导薄弱校的方式。
据悉,3年来,先后有200多位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专家1000余人次走进项目学校,听课、培训、指导,使处于农村的教师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各项目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云阳县路阳九年制学校的“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丰都县包鸾中学校的“两主一辅”教学模式、北碚区澄江小学的“ 1+2+1”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等,都让人耳目一新……有关部门2011年、2012年两次对“领雁工程”项目校实施了科学、规范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总体满意度均超过80%;2012年超过70%的教师认为“领雁工程”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多方面教学能力。每所学校都开发出了2门—5门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效地保证了“实践大课堂”的落实。
200余万学子受益
3年来,“领雁工程”促进了一大批农村特色学校的形成。
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在“德”字上做文章,围绕“德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书鼓和鸣”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文化气场;奉节县广厦希望小学的成长手册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北碚区晏阳初中学推出“发扬晏阳初精神,践行平民教育”;奉节县甲高镇中心校推出“课堂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自然”……
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首批100所项目学校取得重大成果,但这还不够,100所学校只是种子,项目学校提高后应该帮扶更为落后的学校,使领雁工程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其实,“领雁工程”实施3年以来,首批100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环境、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大批项目学校已具备示范引领能力,能够引领、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学校发展。统计显示,75%的项目学校已成为区县领雁工程的示范学校,承担相应的示范引领责任。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领雁工程”中示范校与项目校形成的城乡互动、联合发展模式,已经带动全市近700所农村、乡镇中小学高效发展。最重要的是为期3年的首批“领雁工程”共覆盖200多万人,无数学子因此受益,得到学生、家长的热烈拥护。
伴随首批“领雁工程”的完美收官,“领雁工程”对重庆市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为更好总结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本刊将于近期走进部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领雁工程”的示范学校、项目学校,共同探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交流机制、帮扶机制,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