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犹如一个有机体,唯有重视健康方能生生不息。
虽然重庆已成长为活力四射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数量和居住水平日益提升,但即便再多四通八达的路网,也无法满足市民酣畅出行的诉求。当“城”长烦恼不可避免,针对主城存在的堵点,展开缓堵项目建设,如同为人舒筋、理气、活血一般,有利于消除交通拥堵这种“大城市病”的“病灶”。
市城乡建委,正在进行这种“活血化瘀”的努力。
全面推进快速骨架路网建设
2009年最后一天,绕城高速通车,主城迎来“二环”时代。
当江北、南坪、杨家坪等各组团内生产、生活的功能配套被打破,江北上班、南坪生活之类的跨组团出行已不是新鲜事。机动车交通量激增,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也不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
挑战不限于此。主城中心城区(两山之间)基本是建成区,骨架型路网特别是快速路尚未完全成型,路网间的疏散力度不够,致使交通流量分布出现不均衡,局部路段拥堵难以避免。
南坪、两路口、上清寺、渝澳大桥、黄花园、观音桥……一个个堵点,不仅打乱了城市运行的节奏,也让市民出行感到不便。
治水之道在于疏,治堵同样如此。
为给主城交通疏堵,重庆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双管齐下,一是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增设分流路;二是对接城市发展新区高速路网,增强城市发展新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重点推进快速路网建设,增强组团间交通联系,提高道路的疏散能力。
市城乡建委人士介绍,截至上月,主城区快速路通车里程已达451公里,初步形成了“四横、三纵、一环、多联络”的快速路网格局;明年,将进一步加强快速路建设,计划新开工快速路项目14个。都市功能核心区将加快路网结构完善,都市功能拓展区继续重点推进快速骨架路网建设,促进城市功能融合。
完善路网体系加强疏堵力度
快速路网的完善,给市民出行带来怎样的变化?
嘉华大桥沿线交通改善,反映了重庆市在治堵方面付出的心血。
嘉华大桥2007年通车,原本走渝澳大桥前往杨家坪、石桥铺的车辆,经蚂蟥梁立交可上嘉华大桥,蚂蟥梁立交成为新堵点。为了打通交通瓶颈,重庆市2008年开工建设嘉华大桥北延伸段,项目2011年通车后成为江北商圈第二分流道。
不过,嘉华大桥沿线疏堵工作并没有停步。继嘉华大桥北延伸段之后,重庆市计划开工修建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工程,从嘉华大桥起,连接黄沙溪立交,并与大黄路相交形成大黄路立交,下穿鹅公岩大桥西引桥第四跨,与西引桥相交形成鹅公岩立交,再向南延伸至青龙嘴,最终连接李家沱大桥北引道。
今年1月,快速路四纵线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6月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嘉华大桥、鹅公岩大桥与直港大道之间的快速连接。从杨家坪商圈环道往江北的车辆,不再绕行九滨路,只需10分钟就可通过直港大道抵达嘉华大桥,将打通江北、渝中与九龙坡的快速通道。
除了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外,重庆市今年还加快推进快速路三纵线柏树堡立交至五台山立交段(红岩村大桥及南北引道)等项目,在都市功能核心区进一步提升路网密度,完善快速路网体系。
内环快速经常堵,市民反映强烈。重庆市2011年启动了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的拓宽改造,希望将此段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升42%。今年,内环石马河立交至北环立交拓宽工作积极推进,北环立交至人和立交段建设已开工。
打通道路节点改善老城交通
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快速路网骨架体系也不断完善。2013年,重庆市推进快速路一横线代家山立交至协睦立交段、三横线东段、中坝路等4个项目,道路长度约29公里。快一纵线中柱段、高新区段的建成,将在西部新城中形成一条南北的快速通道,增强团结村物流园、西永微电园和高新区拓展区、西彭的道路联系。三横线东段,将增强都市功能核心区与经开区、南岸茶园片区联系,缓解真武山隧道交通压力。
如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立交,不仅为主城增添了风景,也成为激活交通经脉的重要节点。
今年5月,有“主城最复杂立交”之称的黄桷湾立交、慈母山隧道与内环连接的4条匝道开通,它们东接慈母山隧道到茶园,南经内环到达四公里,西经弹子石立交接朝天门大桥,北连大佛寺长江大桥到达江北、渝北。即便从茶园开车到江北,也不过15分钟时间。
黄桷湾立交,是重庆市提高道路节点通行能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重庆市加快建设大渡口立交及迎宾立交、南温泉立交等10座立交,建成星光立交、石子山立交等3座立交;截至上月,主城城市立交总数已达165座。
市城乡建委人士介绍,围绕主城堵点改造,重庆市还开工华龙大道综合整治一期、北碚老城区街心花园改造等一批“硬骨头”项目。它们虽然工程规模不大,却是与百姓出行紧密相关的项目,都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华岩片区、北碚老城区等地的拥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