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六项主要任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到了首位,并明确指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重庆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自给自足地区,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的绝对安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庆粮食生产目前面临着哪些主要困难,如何才能确保安全呢?
两大压力——
种粮地减少和种粮劳力缺乏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运用科技支撑,高产示范等措施,已连续5年使每年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而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是确保口粮自给的底线。
“重庆市有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但目前也面临着两大压力。”长期从事粮食生产的南川区农委调研员杨建容说,“这就是种粮地的减少和种粮劳力的缺乏。”
重庆市在确保耕地红线中,通过占补平衡等多种措施,在耕地的保护上,坚守住了红线。就是在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流转土地中,也基本确保了耕地未出现“非农化”现象。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耕地的“非粮化”现象却是较为严重的。在全市所流转的大部分承包地中,都被用作种蔬菜、花卉苗木、水果等非粮作物,而流转来种粮的,少之又少。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农转非”了,留守在家种粮的,也基本上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前不久,记者在合川区三汇镇康佳村见到一位96岁的老农还在地里干活。种粮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
两条路径——
培育种粮大户和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消除两大压力,是保障重庆市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记者在基层调查时,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士认为,在确保种粮地不减少的情况下,保障重庆市粮食安全,有两条路径。
一是培育种粮大户,通过适度规模种粮,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种粮的效益。
南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员宋敏介绍,种粮大户种粮,能够有效地保证先进的种植技术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种粮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粮食单产。
宋敏以南川区种粮大户和散户种粮作了一个对比:大户种粮中的高产技术,可以100%到位,而散户种粮的只能到位70%左右。在单产上,大户种植的平均亩产,要比散户种植的高出100公斤以上,而在种植成本上(不算土地租金),大户种植每亩的成本要比散户种植的低100元以上。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大户种植每亩能高出散户100公斤的产量,这对稳定全市的粮食总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是构建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解决当前种粮劳力缺乏,解决好谁来种粮的有效出路之一。
目前,在重庆市不少地区,都已出现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方式形成的种粮社会化服务,这种社会化服务涵盖了耕地、育苗、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
社会化服务,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种粮中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还能降低种粮成本。以水稻收割为例,如果一家一户自己请人收割,每亩成本在300元以上,而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机收,则只需100多元。
在改革中完善种粮直补等惠农政策
通过流转种粮地,培育种粮大户的方式,还能吸引城市资本、甚至国有企业资本进入规模种粮。目前,在荣昌、南川等区县,已有粮油集团等国有资本加入到“大户种粮”的行列中来。
但是,大户在种粮中虽然单产能比散户高出100余公斤,每亩的种植成本降低100元以上,但由于要支付农民的土地租金,在生存上也有很大的压力。
据记者调查,目前,重庆市流转土地的租金也在不断上涨。以南川为例,目前每亩地的年租金已达300公斤黄谷,折算成现金接近800元。今年因稻谷收购价格下跌,全区17个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亏本的占了40%,平过的占50%,只有10%的因建高产示范点,区农业部门每亩补贴了200元左右的肥料和种子钱才有赚头。
在铜梁县,因种粮亏本,已有20%左右的种粮大户明确表示,明年退出或减少种植面积。
大户种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那么,如何来调动大户种粮的积极性、培育更多种粮大户呢?
“完善种粮直补等惠农政策,让大户种粮有赚头。”杨建容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已经提出,要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因此,通过改革,完善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补贴等政策,对培育种粮大户、构建种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今年,重庆市对种植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的补贴标准是230元左右,虽然补贴标准有所提高,但与上涨的土地租金和种植成本相比,远赶不上种粮成本的上升幅度。
中央制定的农业补贴特别是种粮直补等政策,目的是调动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种粮效益。
记者在基层调查中,农业部门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服务的同志都建议:既然三中全会已提出了要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和完善相关补贴政策,鼓励农村的种粮能手、社会资本、国有资本都投入到适度规模种粮中来,扶持完善种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走好大户适度规模种粮和种粮社会化服务这两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