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近年来,渝北区将一件件民生问题落实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工作中、发展上,演绎出“民生向下,民心向上”的幸福画面。
教育从来都是被渝北区放在首位的“重头戏”。全面实施义务阶段免费教育、提高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健全完善学前教育普惠制度、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266”工作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
教育民生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扩展,改善农村学生住宿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覆盖面、努力促进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等行动更是让渝北“民生温度”不断升温,为城乡统筹发展再添后劲。
寄宿制学校
农村教育展新机
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路上,首先要让农村教育的“硬环境”提档升级,特别是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来营造与城区学校相当的办学条件,才能够带动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这是渝北区坚定不移的信念。
据了解,在“十一五”期间渝北区投入近2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学校6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8所,整合农村中小学校20余所,新建塑胶运动场、篮球场113块……政策和经费向农村教育倾斜,保障了农村学校快速发展。
而今渝北区高瞻远瞩进一步科学规划校点布局,继续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改造,确保每一个城乡人口聚集地都有一所漂亮的义务教育学校。
目前全区56个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扩建项目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提高20个百分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率提高16个百分点,同时学校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卫生室和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成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也为农村教育带来发展新机。
渝北华秦小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学校不仅成为改善教学条件的先进单位,办学条件提升更为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朵朵杜鹃映山红”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校素质教育成果不断显现,目前华秦小学正在努力打造农村小学示范学校,激活农村教育发展潜力。
“营养大礼包”
惠及近万名农村娃
“中午有三菜一汤,又好吃又有营养,还帮家里节约了一笔开支呢。”统景小学学生说。在渝北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吃上了免费的“爱心午餐”。
今年渝北区扩大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非寄宿学生享受“爱心午餐”资助范围,由原来总人数的10%提至30%,区财政总投入650万元,让近万名农村娃吃到了“爱心午餐”。
“爱心午餐”虽然是免费的,但营养和卫生是基本要求。渝北区茨竹小学校长介绍,学校的食谱参照渝北区教委下发的营养指导谱来合理搭配,饭菜必须卫生并保证质量。不少学生反映学校的菜式比家里的还丰富、好吃。
结合季节特点和地区实际,渝北区教委为学生制定了相对应的营养食谱,同时还建立起膳食委员会和营养改善计划月通报和专项通报制度,让各个学校注重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全面性,确保学生营养均衡。
除了“爱心午餐”,渝北区还推行了“一杯奶”工程。为保证学生营养跟上,渝北区成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全和营养安全监管小组,通过政务公开、实地检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每学期对配送企业、学校、家长等进行全方位巡查,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监管”,让家长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满意。
“三大举措”
优质教育在家门
与新建小区配套建设起来的中小学不仅能及时解决家长们对子女读书的问题,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大班额”、“择校热”等情况。
未来几年,渝北区将总体投入资金25.63亿元,新建、扩建、迁建22所城区配套学校。今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学校就有6所。
为了能够确保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让学生就近入学,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渝北区采取“三大举措”来践行。
渝北区建立起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审查制度,审查后及时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全力支持学校建设项目的启动、推进和竣工验收,简化程序,并行推进,即到即办,加快学校项目建设的审批进度,开辟学校建设“绿色通道”。
同时,渝北区还建立起学校项目建设责任制。各园区、新城严格执行建设规划,优先划拨学校建设用地,由区征地办牵头、有关镇街负责征地拆迁、矛盾排解和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完成土地征收后交相关业主实施建设。实行质量、安全提前介入制度,质监、安监提前一个多月介入,加快学校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
在督促开发商加快配套小学建设力度上,渝北区要求学校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将学校竣工作为建设项目规划核实确认的前置条件,以督促建设单位加快学校建设。
据了解,目前渝北区正在积极推进两江小学、南方玫瑰城中学、东原香山小学、实验中学翡翠城校区的新建以及市八中、巴蜀小学迁建工程,确保学校按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