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2月20日电(记者 周润健)12月22日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气中的“冬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专家提示说,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此时节,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时值阳历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27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农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这天,正午的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低,北半球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太阳就会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因此,中国古代又将冬至称为“日短”或“日短至”。
自冬至这天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出现,造成骤然降温。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进九”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较大,易发生冻伤,公众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外出最好戴帽,睡前最好热水泡脚。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坚持用冷水洗脸、慢跑、打拳等,都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此外,在膳食调理上,应多吃些羊肉、鸡肉、猪肝、猪肚、带鱼等御寒食品,使体内多产生一些热量,可达到御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