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海国资改革的“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提出20条改革举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上表示,上海将建立统一的国资流转平台,并在2014年内首选1-2家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启动实质性运作。
上海国资在地方国资系统中体量最大,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家推出改革方案的。专家预计,在“第一枪”的示范效应下,从现在到明年全国两会,将是各地推出国企改革细则的高峰期。据悉,目前除了上海外,山东、安徽、广东和重庆等地的国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鼓励国企“走出去”
根据此次改革计划,上海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据消息人士透露,未来,上海国资或将组建2—3家国有投资公司,不排除在海外市场进行资本运作。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应该鼓励国资企业‘走出去’,通过投资参股、成立基金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为国内企业搭建平台。”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国际化战略应该“三步走”,即产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和经营能力走出去。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64万亿元(含金融保险(放心保)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国有权益1.41万亿元。去年,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地方省自治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9、1/4、1/8。
对于未来的国资布局,此次“改革20条”要求:“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国资概念股躁动
新一轮国资改革破冰,上海国资概念股走势也集体躁动。12月17日,中华企业涨幅超过2%,龙头股份、浦东建设、交运股份、上海物贸、上实发展涨幅超过1%;海立股份、上海医药、兰生股份、申达股份、上海莱士、自仪股份等个股跌幅超过1%。
记者注意到,方案落地前,一些国资改革的重要信号就提前释放,而市场对于即将迎来新一轮资产重组的预期,也愈发明朗。12月16日,上海梅林公告,向包括公司高管在内的114名员工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而兰生集团与东浩集团的合并,被认为是拉开上海国资新一轮重组的序幕。12月12日,上海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兰生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兰生集团和东浩集团将实施联合重组。与12月16日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低迷、上海梅林跌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兰生股份发布重组公告的当日,兰生股份开盘不久即封上涨停板。
“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进行重组、整合,是实现资产、资源的良性循环,是本次改革的一大方向。”一位接近上海市国资委的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兰生集团和东浩集团的“喜结良缘”,要早于此轮国资改革,可见两家集团的重组较有预见性。
文化企业无疑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大重点领域。在此前的10月28日,上海文宣系统也已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报业集团进行合并组建上海报业集团,原解放报业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也划至新集团。
股权激励加速
新一轮“改革20条”落地后,外界将其核心方案归为推行股权激励、去行政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等几大方向。在此轮调整中,更受业界关注的是:诸多国资企业能否借改革“春风”有所突破?
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国资系统上市公司合计65家,其中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的有53家,实际控制人为区国资委的有12家。此外,第一大股东控股在50%以上的有20家。从行业分布来看,分布较多的行业是房地产、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从经营情况来看,2012年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上、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1家,基本以机械设备、建筑建材及交运设备产业为主。
上海国资概念股受到市场关注,上海梅林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公司。资料显示,上海梅林为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公司之一,11月27日,在光明集团领导班子调整会议上,王宗南因健康问题卸任公司董事长一职,上海市国资委副书记吕永杰接任光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除上海梅林外,光明食品集团还拥有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海博股份等上市公司。
光明食品董事、财务总监曹晓风此前透露,光明食品集团已经制定了2013-2015战略规划,规划明确,到2015年集团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突出国际化战略,国际业务占比达到25%。
而上海医药作为上海国资旗下主要医药平台,被看作国企改革的先锋企业之一。事实上,上海医药本就是上海国资“股权激励”的首批试点企业之一,原计划在重组完成后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还酝酿在下属企业实施鼓励经营单元竞争,实现“超额分成”的方式进行激励。上海医药总裁左敏此前向本报透露,集团接下来将在整合内部资源、加大并购力度和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推进,营销体制改革或是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