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据人民日报消息,54岁的余永清是重庆双庆集团华骏三轮摩托车厂的一名工人,他最近和工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五大功能区域”的新闻。“咱一家4口人,老大上班、老二上学、我俩打工,各在不同区域。”余永清给妻子吴芳英解释,“重庆大得很,地方不同,各方面差别也很大。”
余永清口中的“功能区”,是重庆新近推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前三者构成大都市区,后二者定位为大生态区,通过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推动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为何划分功能区?
余永清老家在渝东北的云阳县石松村,山高坡陡,山清水秀;15年前带着妻儿辗转县城打工,亲历三峡涨水、移民重建;两年前小儿子到永川区的重庆文理学院上学,这里地势平坦、高楼林立;去年夫妻俩又在主城的渝北区找了份工作,抬头能见飞机翱翔,出门可乘轻轨。
山村—县城—永川—主城,老余的“轨迹”折射出重庆市情的特殊: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差异巨大。加之各区域及区县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质、竞争无序、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日益显露。
“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是一个‘五位一体’的、整体的、系统的发展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说,其不仅是经济发展分区,也不仅是城市发展分区,而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人口分布等各个方面。
如何建设功能区?
形成发展“多声部”。明确五大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方向、思路、重点,实现各区域特色发展。大都市区首要积聚人口和经济,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提供财政税源。大生态区重点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子。
用好政策“路线图”。与各功能区域定位相衔接,制定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等配套政策,同时推进基础设施布局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摆正考核“指挥棒”。针对不同功能区域,考核不搞“一刀切”,而是建立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列为政府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以考核之变促发展之变。
功能区战略勾画出西部直辖市发展的“新版图”,也让余永清对全家人未来有了新憧憬:“孩子们今后发展选择面更广了,我们将来到哪养老也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