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假日课题组:黄金周八成游客是一日游或本地周边
“黄金周”拉动有限 反损两千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其他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
2014年放假日程公布后,民众就除夕不放假等进行吐槽、热议。
2006年以来,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有关放假的调研成为国务院调整假日的主要依据。那么2014年放假背后的考量是什么?民众有哪些误区?为此,记者采访了课题负责人蔡继明。
误区1
取消“五一黄金周”
导致“十一”全国拥堵?
综述:2012年“十一黄金周”,因中秋国庆相连接,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同时也是重大节假日高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首次施行,最后成了“史上最堵黄金周”。不少民众认为,正是因为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仅仅剩下国庆节一个长假期才导致了全国大拥堵,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声音再次响起。
事实
超8成游客是一日游或本地周边游
在“五一黄金周”与“十一黄金周”并存时,两个“黄金周”同样拥堵。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十一黄金周”出行人数的增长率从未超过“五一黄金周”存在时的2002年(36.2%)。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十一黄金周”出行人次中,其中超过8成的游客是一日游或本地周边游。
解读:蔡继明认为,大家集中选择十一“黄金周”出行,完全是因为他们的4个双休日被人为地挪到了国庆节前后,是被动或被迫出行。集中在黄金周的短途旅行是可以借助平时的双休日实现的。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国情下,即便再增加1至2个7天长假未必能解决集中放长假期间旅游、休闲供不应求的严重状况。特别是到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后,城镇人口将达10亿以上,即使增加几个集中放长假,拥堵将一样严重。
在没有黄金周之前,旅游供给常年候的相对稳定性与旅游需求不同时段的波动性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的波动,也与人们的传统习俗相关。春节假期,选择旅游的人就较少。
误区2
事实
黄金周促进旅游增长?
综述:1999年我国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有4000万人次出游,旅游总花费达140亿元人民币,7天中的旅游消费相当于1998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5.9%。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15年后的黄金周同1999年的首个黄金周相比,全国接待游客人次增长了9倍,旅游收入增长了15倍。
事实
中国老百姓是有时间但没钱
旅游业和统计部门只强调了每年“黄金周”的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多少,而没有注意或有意掩盖了全年的旅游收入同比增加了多少,更没有对比实行“黄金周”后与实行黄金周前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前的13年中,国内旅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75%,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的13年中,国内旅游实际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7.81%,前后相差了近11个百分点。
解读:“黄金周制度自实行之日起,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大,其对旅游业收入的正效应被夸大了或被误解了。”蔡继明说。
针对黄金周拉动旅游市场的“正面效应”,蔡继明认为这是一种错觉。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之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他认为,1999年面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同时,国民的消费结构正待升级(由衣食住转向“行”),所以“黄金周”能够发挥一时的刺激作用。而今天我们面对金融危机时,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乃至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不是有钱没时间旅游消费,而是有时间消费但囊中羞涩。
事实上,“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的增加仅仅是旅游消费的集中,是一种时间上的转移,对全年旅游影响不大。2012年十一“黄金周”以来政府推出的高速免费和旅游消费券政策对相关的资本市场却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这进一步说明,目前制约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是收入因素,而不是闲暇时间。
误区3
事实
黄金周是工薪阶层的福利?
综述:原本放假是福利,但更多的时间耗在了等待上。原本3至5天的出行计划不得不延长至5至7天,支出也额外增加。许多著名景区,比如九寨沟等在黄金周期间游客爆棚。甚至,部分景区出现“闭门谢客”的情况。
事实
福利变成负担还会损害行业
解读:“黄金周”大量的游客集中时间出行,景区消费和价格也会上涨,但游客享受到的休闲质量却下降。 长假节后的游客稀少、价格大跌,企业经营效益大起大落。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长此下去将会损伤休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经营基础。
误区4
事实
黄金周最大受益是景点?
综述:2013年,八达岭长城景区日接待近8万游客。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故宫总接待人数为71.4万,单日观众量达到17.5万。
事实
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
解读:“黄金周”期间游客的集中出行,必然对旅游景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损失不可估量。
误区5
事实
黄金周可以拉动国内消费?
综述:黄金周期间,很多行业会因为放假受到影响。制造业和建筑业,外汇、股票、期货等市场交易、进出口贸易、会展,还有入境旅游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事实
黄金周作用小 反损两千亿
解读:蔡继明分析,在1985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变化曲线,进一步表明“黄金周”对国内旅游收入并没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因为在划分黄金周有无和多少的两条垂直线前后曲线的斜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旅游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国内旅游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却是高度正相关的。
北京大学的汪丁丁教授测算了一下十一“黄金周”的经济损失认为,“黄金周”的影响并非只有7天。假期临近时,人心浮动,要考虑如何拼假,出行计划等等,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需要收心工作,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到影响。现在“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天创造100元价值计算,10天损失两千亿,这还是保守估计。考虑到集中出行对相关基础设施破坏等因素,比如说,故宫最大游客接待量才6万,但去年“十一”假期,故宫一天的接待量就高达18万人次,由此必然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而这种损失旅游部门恐怕从来没有计算过。
误区6
反对挪假拼黄金周的
会赞成取消黄金周?
综述:近日全国假日办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成参与投票的网民反对挪用双休日拼凑十一“黄金周”和其他小长假,但只有近6成的网民表示赞成取消十一“黄金周”。
事实
没带薪休假 不得已选长假
解读:蔡继明认为,出现这种投票悖论,主要原因是带薪休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带薪休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之前,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说,他们选择黄金周和小长假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些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民众也大体出于这种纠结的心理。
所以,加大落实带薪休假的力度,是消除上述矛盾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