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结束两月内,忠县先后拿下了重庆粮食集团投资的油料加工及粮食仓储物流园项目、开建了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的环保一体化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涵养发展”这一理念。
但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却丝毫不敢放松,因为市委市政府在《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首要任务是“生态涵养”,而“生态涵养”要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这个重点。
长江横贯忠县88公里,这对于忠县而言,即是机遇,又是责任。
“102万忠县人,大部分饮用水源取自长江,大部分工农业用水直接和间接使用长江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刘贵忠认为:“如果没保护好这一江碧水,那我们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
在涵养上做文章,需要规划先行
“城市规划要管未来。”这是刘贵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个理念下,忠县也开始运用“极限规划”理论来指导近期、远期城市建设,以求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尽力减少资源浪费。
他心中有笔账:忠县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约330万亩土地,其中有130万亩耕地、130万亩林地、40万亩城镇建设用地,以及40万亩水面等,每一寸土地、水面都是宝贝。忠县县城目前的建成区约20平方公里,容纳了20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规模和体量肯定要继续扩大,所以规划上的前瞻性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不浪费就是对资源的最大保护。
在此前提下,“极限规划”理念被导入,“我们主要是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例如美国一做规划就是50年,新加坡也达到了40年,这样一来,就能尽量确保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尽量避免规划的不合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城市生态破坏。”刘贵忠说。
经过一系列精密计算,忠县最终得出建成区的极限是40平方公里、容纳40万人,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再对城市的各个功能区、骨架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布局,减少浪费。
推而广之,忠县的2180平方公里土地也被分成了4个区域,分别是县城发展区、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涵养旅游发展区。其中,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占该县总面积的2.4%,而农产品主产区和旅游发展区占地20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1%,符合市委“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要求。
“具体说工业的布置,这在当下是个敏感话题。”刘贵忠说,忠县原本有水坪、苏家和乌杨3个工业园区,战线比较长,也不符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精神,所以在新一轮的规划中,他们将工业战线进行了压缩,取消了移民生态工业园中的化工产业园,水坪工业园区被调整为城市发展新区,苏家工业园区则准备搞都市楼宇的“无烟”工业,而乌杨工业园区则将集中该县全部工矿企业,做到集约发展和质量效益。
这让有些企业感到失望,譬如说,武汉邦瑞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网上看到忠县有个化工产业园,想投资1亿元建设1万吨粗蒽加工线项目,本以为这对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是“一块肥肉”,但没想到却被婉言谢绝,让该项目负责人李冉好生郁闷。
“不得已而为之啊!”刘贵忠感叹,“忠县有88公里长江岸线,是库区长江岸线最长的一个县,涵养水源的责任也最重,所以我们只能对那些影响环境的项目说抱歉了。”
在涵养上做文章,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
忠县县委县政府研究室主任黄登奎告诉记者,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刚结束后,忠县开了多次研讨会、座谈会,思想逐渐统一起来,思路明晰起来。
“我们把长江忠县段88公里主干线沿岸区域分为两段。”黄登奎说,第一段是县城发展区和乌杨工业园区,约28公里,占长江忠县段的32%,点上开发、生态保护并重;其余约60公里为另一段,占68%,以生态涵养为主。
“这样说你可能听上去有些模糊,具体一点,涵养其实就是要做到5个方面。”他说,一是不要往空中排废气,二是地面上要多栽树,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控制面源污染,三是地下污水管网设置齐备、合理,四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得力,五是水岸清漂工作常抓不懈。
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合力。
首先是规划上划定生态红线,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林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居住文教区等环境敏感区建设工业项目。
其次,在招商上要有所甄别,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必须坚持绿色承接、高标准引进,坚决杜绝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招商落地。
再次,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区划管理,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最后,还需要城乡建委、环保局、水务局等各部门一起发力,才能把涵养水源这项工作抓好。
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忠县环保局的规划中,该县28个乡镇将于明年底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目前剩余的14个已于今年开工建设,其中沿江乡镇7个。但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忠县环保局局长凌红告诉记者,1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高达2.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忠县财政收入仅为8.5亿元,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凌红透露,市级层面正在考虑加快出台生态补偿机制,这对于忠县来说不啻于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不应只是一个口号。我们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职责,也理应得到相应补偿,这不仅涉及到公平、公正,而且能够确保忠县这样的生态保护贡献者的持续再生产和发展的能力,形成造血机能与自我发展机制,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形成保护-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涵养上做文章,需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保护环境、涵养水源是首要任务,但发展才是重点,“以我的理解,实施功能分区后,渝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没有变,加快发展的主体没有变,但怎么发展,发展什么,是篇大文章。”刘贵忠说,一提到渝东北这个地方,人们脑袋里就会浮现出诸如“重点生态功能区”、“淡水资源储备库”、“重要生态屏障”等词眼,但不要忘了,长江三峡同样也是黄金旅游带和特色经济走廊,忠县要做的就是在保护好这一江碧水的前提下,利用好88公里的江岸线做好水文章。
以水运为例,忠县新生港是重庆市“八大港”之一,它地处忠县新生镇合水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毗邻沪蓉高速公路和忠县县城,能够辐射垫江、梁平、石柱、邻水、大竹等地区,对川北、鄂西、陕南地区物流有集聚能力。
从物流成本看,水运仅0.1元/吨,而铁路运输平均约0.6元/吨公里、公路运输平均约1元/吨公里,水路运输成本分别是铁路运输的1/6、公路运输的1/10,因此只要围绕新生港发展水路运输,忠县的柑橘、石灰石、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便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出,而毗邻区县的资源也能汇聚,形成集特色资源加工和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水运枢纽。
水上旅游也在酝酿创新。该县旅创委副主任蒋平称,就目前来看,长江三峡旅游缺少创新和品牌,因此对市场的影响力在逐年减弱。“三峡旅游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传统的石宝寨旅游基础上再加一个实景演出,这样更能留住客人。”
蒋平口中的项目,名为三峡港湾,投资高达15亿元,它把水体的自然属性和忠县的忠义文化巧妙结合了起来,利用水资源,以“烽烟三国”主题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为核心,集旅游度假、文化娱乐、温泉养生、商业地产为一体,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对外公映,可期成为忠县旅游的又一“招牌”。
江面两岸同样有文章——闻名遐迩的柑橘产业,便既承担了生态功能又发挥了经济效益。
忠县果业局资料显示,直辖以来,忠县柑橘累计栽植35万亩,使该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10万亩柑橘种在了长江两岸,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在经济方面,“从一粒种子到一瓶橙汁”的产业链已经完备,每年能够吸收25万当地老百姓就业,基地果园、加工销售、运输物流、生态旅游等综合产值近13亿元。
运用极限规划理论,忠县将柑橘产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定在了50万亩这个大数上。“50万亩标准果园柑橘,可年加工橙汁50万吨,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带动50万果农增收致富,”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届时,可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15.26个百分点,年增涵水量3.28亿立方米,年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700万立方米,展现‘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美丽长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