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重庆市要实现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
创新驱动不是喊口号、贴标签,而是要落到实处,真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重庆市在创新路上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千年夏布的“身价”至少可翻一番。记者11月13日从市科委了解到,在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支持下,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夏布产品新技术正在申请5项专利,其中包括2项发明专利。有了更高技术“武装”的夏布,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高端复制技术代替植物染料
夏布产品百年不褪色
据介绍,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昌夏布,染色原料均为植物染料,以保证夏布的自然品质和舒适度。但植物染料也有自己的“先天缺陷”——由于夏布相对较粗、孔大,因此不易染色,且容易褪色,不利于收藏和保存。
“2007年,我们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是做1000幅重庆老地图。批量化生产,首先要解决如何把图案复制到布上,这比做纸质地图难得多。”壹秋堂董事长綦涛告诉记者,他们在采用了丝印、平板打印等方式后,发现地图图案模糊不清。
经过不断地研制和试验,他们开发出一种高端复制技术应用到夏布上,不仅让画面变得清晰,而且立体感更强。綦涛表示,利用这种复制技术,再加上少量的手工处理,现在的夏布产品可以保证至少一百年不褪色。目前,该技术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搭“骨架”解决定形难题
夏布产品已开发400多种
夏布作为一种纯手工、纯天然的材料,其质地柔软、不容易定形。如何在确保夏布原生态的同时,解决定形问题,提高夏布的质感,也是一大技术难题。
“在这方面,我们将一种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类似于给夏布搭起了‘骨架’。”綦涛说,不同于过去用木棒敲打或者用蒸汽熨斗让夏布变得平整,这种技术通过将坯布在结构上定形,不仅让夏布变得平整,而且更加挺括、有质感。
解决了着色和定形的两大关键技术,再不断地融入创意设计,目前,壹秋堂开发的夏布产品已有窗帘、屏风、地图、团扇等400多种。
“预计在明年春节以前,我们还将利用目前正在申请的专利技术,推出七大类新产品。”綦涛透露。
创新技术+时尚创意
一个高端电脑包可卖千元以上
利用创新技术对千年夏布进行改良,并结合好的时尚创意将夏布制成工艺品、收藏品、服装、家居用品等产品,让夏布的附加值得到大幅提高。
綦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匹20米长、90厘米宽的荣昌夏布,成本大约是3000多元,也就是每米150元。目前,荣昌夏布大部还是以坯布和半成品出口为主,由于成本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利润较低。而由壹秋堂利用新技术制成的夏布产品则卖出了“高价”,以普通的电脑包为例,虽然成本要两三百元,但平均售价可达到五六百元一个,有的高端电脑包,甚至能卖到千元以上。
据介绍,壹秋堂目前已经在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大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设立了14家专卖店及销售网点,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