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1日从市经信委获悉,经过市经信委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将重庆市纳入全国5个产业转移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试点省市之一,并给予相应支持。目前,重庆市正抓紧制订试点方案,计划结合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以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强化产业转移的政策导向,推进五大功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争取到2017年,构建起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重要产业集群,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具体要求,在工信部的指导下,重庆市正在研究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政策。新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建立以区县对产业集群的贡献度为主要指标的评估体系,“引导各区县结合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利用好产业政策。一方面根据资源状况和物流条件等综合特点,发展环境友好型、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经济区域理念,淡化行政区域的本位思想,发展配套型产业,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市经信委还利用‘负面清单’方式,明确并严格管控禁止和限制的产业或项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区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地区实现科学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该负责人称,市经信委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实现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到2017年,形成智能终端和汽车两大战略性产业集群,铝材、钢材等10大优势产业集群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10家千亿级企业,50家百亿级企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一等及以上产品比重95%以上;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比重降至5%以下,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6%,净资产回报率15%,产业集群累计销售产值占工业70%。
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市经信委还按照“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要求,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未来的产业集群布局进行了优化,力求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除了空间布局的安排,重庆市还将围绕构建整机产业链、原材料产业链、成品产业链,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体系,推动上下游联系密切的企业聚集,鼓励中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配套协作,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格局。5年内,重庆市电子、汽车、装备产业本地配套率将达到80%,原材料产业对主导产业的本地供应率超过50%,消费品产业本地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为加速推动以产业集群为突破口的结构调整,重庆市将从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支持产业集群建设。比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重庆市计划将部分工业发展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建立工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入股优势企业,支持产业集群建设。
1、两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实施“云端计划”,突破芯片、硬盘、显示器、铝镁机壳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瓶颈”,形成研发、制造、结算、营销、服务微笑曲线一体化发展格局,“重庆造”智能终端产品超过2亿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集群
加快引进高级汽车和汽车电子、高端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建成国家级千亿乘用车产业,微车、商用车、特种车3个百亿级产业,汽车年产量达400万辆,打造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
2、十大优势产业集群
铝材产业集群、钢材产业集群、摩托车产业集群、船舶产业集群、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齿轮箱产业集群、内燃机产业集群、MDI产业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
3、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瞄准全球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打造机器人、数据机床、钟表、眼镜、山地自行车、小家电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针对电子、装备、消费品3个领域,分别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区县布局50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