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骗 更新骗 团伙骗——电信诈骗呈三大特点
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朱翃、施文)“您好,您有一张法院传票,请于今天下午4点前取,如不取走,我院将强制执行,咨询电话……”这是苏州刚刚抓获的一个电信诈骗团伙群发的“法院传票”。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法院传票”,制造了安徽省天价电信诈骗个案,骗走马鞍山一市民633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据统计,2013年1至9月,仅上海市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220起,上海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联手商业银行共成功劝阻电信诈骗案件5536起。
特点一:跨国跨境数额大
据了解,电信诈骗起初是台湾籍不法分子跑到大陆针对台湾群众进行诈骗,之后被内地不法分子效仿而愈演愈烈。如今,国内诈骗集团故伎重演,躲到境外设计骗局,诈骗大陆居民。他们借助VOIP等拨号软件以及得手后在境外分层转账,隐蔽性更强,让公安机关打击变得更加棘手。
这些跨国跨境案件涉案金额往往特别巨大,受骗人数众多。
2011年,林志金、许毅等六名犯罪分子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参加他人领导的电信诈骗组织,冒充公安、检察等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苏州市吴中区某公司财务经理沙某名下银行卡涉嫌犯罪、需要对其财产进行核查比对为由,诱骗沙某多次向指定账户进行转账汇款,骗取其超过1266万元人民币。而以此案为源头的“11·29”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涉案金额高达7000多万元。
2013年安徽省公安机关摧毁的特大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涉案高达一亿多元。2011年由公安部统一指挥大陆10省区市公安机关,联手台湾警方,并与印尼、柬埔寨等东盟8国统一行动所摧毁的两个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集团,涉案金额更是高达2.2亿元。
特点二:巧立名目月月新
传统的电信诈骗往往是用各种手段冒充亲友、老板、房东要求汇款或者假扮邮局、社保、税务和公检法人员诈骗,还有一些更为“古老”的招数包括冒充公司或知名电视节目的中奖诈骗以及虚假绑架诈骗等。
然而这些招数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诈骗名目就已经“粉墨登场”。
有的诈骗团伙冒充银行客服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谎称网银或电子密码器升级或者银行电子密码器、U盾到期,从而诱骗群众登录短信上的钓鱼网站,以获取银行账号和密码。
有的团伙更是“与时俱进”,趁着台风刚过,巧立名目,设计出“洪水补贴”的骗局。在浙江鄞州,村民家中因台风受灾后,就有陌生男子打电话谎称是国家工作人员,说此次洪水造成各地损失较大,国家有社会保障方面的补贴,可以领取补贴,不过要先向一个银行账户汇款确认。
还有些团伙竟打起了验证码的主意。骗子伪装成“朋友”给被骗者卡上打钱,绝口不提借钱的事,全程更不会要银行卡密码。不少人因此放松警惕,但如果骗子借机获得了对方的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就能用这些信息开通相应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功能。骗子因此可以绕开密码,用快捷支付骗走大笔钱财。
特点三:从“诈骗剧本”到专业培训的完整产业链
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镇的高犁村,一个村子竟有7个网络诈骗窝点。在2013年5月海南警方成功摧毁了这个亲朋好友“抱团”诈骗的“诈骗村”时,抓获的涉嫌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达到34名,其中还有兄弟、兄妹合伙作案,妹妹假冒客服人员,帮助哥哥诈骗他人。
在安徽省警方2013年9月刚刚与柬埔寨警方合作破获的安徽省史上最大跨国电信诈骗案中,警方竟然在犯罪窝点查到一本“诈骗剧本”。诈骗团伙事先编写好“诈骗剧本”,设计好诈骗时的对白和语音播报内容。针对不同地区的诈骗,行骗人员都会冒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单位名、电话号码等都保证与当地信息吻合。
2013年安徽界首警方摧毁特大跨省系列电信诈骗案件时,卧底警察更是发现,想要应聘行骗的拨号员,上岗前还会接受为期3天的培训。其间,诈骗团伙会对应聘者进行“洗脑”,并且由培训师讲授业务知识,还会有资深骗子“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行骗“成功案例”。
“入职培训”只是诈骗团伙“产业化”“企业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往往分工细致,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账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
因此,诈骗团伙往往能够将拨打诈骗电话、网络诈骗平台、地下钱庄分别藏匿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犯罪成员也散居不同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依靠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沟通、合作,整个诈骗集团几乎成为一条相互依存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