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个月前,美国品纳克发动机(Pinnacle Engines)公司全球业务开发副总裁张爱立(Alessandro Zago)就提前做好日程安排:来重庆参加10月22日举办的2013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以下简称“重庆行动”)大会暨两江国际科技创新论坛。
此次来渝,是他主动向“重庆行动”组委会提出的申请。他还特地带上公司研发的高效节能内燃机技术,希望推介他们的创新型成果,与重庆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
像张爱立这样主动找上门的,本届“重庆行动”还有不少。
20多个境外顶级研发机构落户重庆
早在去年10月,我市就启动了2013“重庆行动”的筹备工作。
以往的“重庆行动”,组委会主要以官方的名义,向境外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广发“英雄帖”,利用各种方式一一沟通和反复协调,有的才答应重庆之行,前期工作量相当大。
但去年以来,组委会只先后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举办了推介会,没想到,很多研发机构和专家、学者却十分积极。
这是为何?
“因为‘重庆行动’让他们尝到甜头,让他们的技术成果‘接地气’,实现了转化及产业化。”组委会负责人、市科委副主任徐青说。
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重庆行动”,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两届。
据统计,两届“重庆行动”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研发机构,500余所知名大学,万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来重庆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其中,有20余个境外顶级研发机构先后落户我市,100余个境外知名研发机构与我市展开合作,总共引入2000余项境外先进技术。
“不仅‘重庆行动’的知晓度在提高,而且随着我市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承接国外技术成果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她表示,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和专家、学者愿意来,看重的是“重庆行动”这块牌子。
从“广撒网”到“精聚焦”,更关注重点产业发展
2009年,重庆隆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正式签署《联合育种及基因改良合作框架协议书》,引进国际先进遗传育种技术。
与世界顶级的良种猪研究机构“攀亲”,自然是好事。但究竟怎么合作、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个大而概括的框架,只能让隆生公司再慢慢摸索。
两年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2011“重庆行动”期间,企业又与CCSI签订了《共建中国区域CCSI遗传评估中心意向协议》等,在重庆建立国内唯一的CCSI遗传评估中心。
“可以说,通过明确技术需求,我们双方开始了更有针对性的合作。”隆生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举办了两届的“重庆行动”,也变得越来越实在。
此次活动筹备阶段,组委会就广泛征集了技术需求,建立技术、人才、机构动态需求库,为有针对性地引进境外先进技术提供指南。
“有别于过去‘广撒网’,现在的‘重庆行动’更倾向‘精聚焦’,围绕重庆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安排活动。”徐青表示。
而且,从目前达成的初步意向来看,签订框架协议、引进单个技术的少了,更多的以共建研发机构为主。
二次开发,重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如今,全球研发资源东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亚洲正在成为新的全球研发中心。所以,很多研发机构也开始为自己寻找好的“出路”。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需求,迫切需要我市加快创新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
“这两方面原因,为我市引进知名研发机构创造了很好的时机。”徐青表示。
据透露,在本届“重庆行动”中,又将有一批国际科技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落户我市。
不过,这也对重庆提出了新的要求。
“邀请知名研发机构和专家、学者来重庆,既然并不只是泛泛地交流,而要真正吸引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留下来,且留得住,那么,重庆就必须提高自我承接技术的能力。”她称。
实际上,哪怕他们带来的领先、成熟的技术在国内有市场,也可能存在“水土不服”,所以需要二次开发加快提升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引导本地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等转型,建立相应的人才梯队和技术转移中心,把握国际规则,提高管理能力,更好地完成二次开发。
在她看来,二次开发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将助推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也会让重庆真正成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