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一条生命线啊!不知哪个小孩捣蛋把绳索套死了,我得赶紧把它弄好,对岸的几个病人正等着我去打针呢!”近日,当记者来到上游水库找到乡村医生罗成敏时,他正冒着毛毛细雨,埋头修理自制的“拉拉渡”。
乡村医生每天乘自制竹筏出诊
罗成敏1998年通过考核拿到了“上岗证”后,由一名“赤脚医生”转正为乡村医生。他的家住在水库里的一个“半岛”上,除了去邻近的高坪镇无需坐船外,这里的村民去哪儿都要面临过河的问题。为了方便给病人看病,让生病村民能得到及时救治,1998年,罗成敏便砍来竹子做成了“拉拉渡”。
记者看到,这个“拉拉渡”非常简单:一排用3.5米长的竹子捆成2米宽的竹筏,一根连接水库两岸的尼龙绳。人只需要站在竹筏上,再拉着绳子,就可牵引这竹筏到对岸。
罗成敏介绍,去年底,村卫生室建好后,他的诊室搬到了村级服务中心。每天早上,他都要划竹筏过岸,翻过雷达崖,再过木桥沟,到达洪溪码头后,再走到卫生室。每天往返一次,他需要三个多小时。再加上出诊,他几乎每天要坐“拉拉渡”三四次。
急诊病人坐“拉拉渡”转院
很快,罗成敏的“拉拉渡”修好了,记者同他一起乘坐着竹筏到对岸出诊。
“前几天,这个老人家突然发病,呼吸困难,说不出话来。幸好我水上出诊及时,老人家第二天就呼吸顺畅了。”在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74岁老人左治环家,罗成敏给老人检查了身体,打了针,又把药丸的吃法仔细叮嘱。
72岁的罗中弋是个老病号。因为摔断了腰,瘫痪在床有18个年头。来到罗中弋家,罗成敏检查发现他血压偏高,便不停嘱咐他不要喝酒。罗中弋对罗成敏充满了感激。“罗医生,这么多年来,要不是你给我治病,恐怕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遇到急病号,小小竹筏就能发挥大作用。”罗成敏说,十多年来,不仅自己每天划着竹筏出诊,就连一些急诊病人也经常乘坐他的“拉拉渡”转往县城医院。
有一天凌晨1点,古稀老人唐金宽突发疾病打来求医电话。“到唐老家如果走路要一个小时左右,但是划竹筏只要20分钟。”在漆黑的夜里,罗成敏一边打着手电筒,一边划着竹筏来到对岸。抽搐、出冷汗、腹胀……罗成敏感觉不妙:老人家的症状是急性阑尾炎,得赶紧送往镇上。
可唐金宽是留守老人,家里只有老两口,罗成敏马上通知镇上卫生院的救护车,又找来村民帮忙抬着病人坐“拉拉渡”到对岸的公路上,等候救护车的到来。罗成敏说,“镇上医生告诉我,如果再晚一点送到,唐金宽老人就有生命危险。”
水上“120”从未发生危险状况
在罗成敏连续给四个病人打完针送了药后,记者随他又坐上返程“拉拉渡”。
“你看,这个绳子要换了。不过,你放心,我保障你的安全。”罗成敏笑着介绍,“竹子和绳子在水里泡久了容易坏,一年要更换两三次。我每次都是买最好质量的材料,幸运的是,十多年来,我的水上‘120’从来没有发生过危险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