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最新一次新闻发布会上,72家企业因超标排放等原因被点名批评,其中不乏中铝、中电投、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央企和上市公司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通报的企业中,本应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污水处理厂竟然有8家赫然在列。作为最后一道过滤器,污水处理厂的“失守”令人担忧。因为与污水处理厂签订协议,工业企业排放到污水厂的废水浓度,往往大于其向环境排放的浓度。
“若此时污水处理厂不能有效处理,污染控制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一来,污水处理厂就成为企业排放工业废水的一个合法通道。
根据环保专项行动进行通报,此次行动重点督查大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医药行业环境的环境违法问题,其中医药行业首次被列入全面排查范围,排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汇总并及时公布。
据了解,上述72家被曝光的企业均被要求限期整改,不过有媒体对这种措施表示担忧,认为限期整改留给企业一个非法排污的空隙。
环保部监察局局长邹首民承认,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修改环保法。但是现在限期治理就是要给它一定时间,我们现在要求地方在限期治理期间尽可能限产限排。”
一位不具名的环保学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无论大气污染治理还是排污治理,除了国家用法律对其进行制裁之外,企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非常关键的。
相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坦言,这些企业多为生产单位,一天的效益都非常可观,所以就用“偷排”,拖延时间来应对惩罚。甚至一些电厂即便环保的人员盯在那儿还要偷排,主要领导甚至冒着撤职的风险。
邹首民介绍,目前国家不断加强惩处力度,环保部督查涉及的上市公司都抄送证监会;企业在受到环保部门处罚两年内没有整改的,不能融资和上市。此外,银监会也与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建立了定期信息通报体制。下一步,环保部将督促各地公布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及违法企业信息。
除此之外,环保部还将从本月到明年4月进行大气污染专项执法检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为国家督查重点,环保部将派出督查组,每月进行暗查、抽查和联合共同检查,提前防治今年采暖季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