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0月13日,生命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还有望落户我市,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减少误诊 用多模式探头系统准确诊断
“一般出现胸痛时,人们到医院都会先对胸部做CT检查,最后发现并非由此引起胸痛的症状。”胃肠道生物力学开创者、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Hans Gregersen说,其实除了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外,不少患者是非心源性胸痛。
统计显示,非心源性胸痛发病率在20%左右,其中较常见为由反流性食管炎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引起。如果诊断不准确,则容易被误诊。
通过创建新的诊断方法学体系,Hans教授研发出一种高分辨率的多模式探头系统,能够为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提供更全面的生理性指标,实现更精准的诊断。
Hans教授透露,目前,他准备与重庆一家企业合作,将这项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预计最快半年就能做出多模式探头产品原型,并于两三年后将产品推出上市。“今后,这还可作为评估辅助工具,用于手术和新药开发。”
不再扎针
用唾液监测糖尿病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都是通过查血糖来监测日常身体健康状况。但这样,每次都要在指尖上扎一针,挤出指尖血来检查。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王明亮正在研制和开发的纳米传感器,只要取一点唾液便能达到监测效果,让患者少受痛苦。
“唾液中也含糖,只不过仅有血液中的1/10。所以,需要用更精确的工具进行检查。”他说,这种纳米传感器只有手表大小,是用一种单层碳纳米管制成。实际上,从临床试验的情况来看,血液检查的误差在10%-20%左右,但唾液检查在5%-10%,结果更加精准。
此次来渝,王教授也是想寻求合作,把这项成果进行转化。“其实,唾液中隐含着人体健康的很多信息,目前,美国科学家已经在研究用唾液检测乳腺、心脏以及肿瘤等疾病。”通过不断研究开发,他也希望这种纳米传感器能应用到更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