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平安镇长坪村,科技特派员张盛林有一块20多亩的魔芋种植地。对张盛林来说,这块地既是试验田,更是示范田——他不仅要在这块地上种好魔芋,还要带动当地芋农也种好魔芋。
魔芋患“癌症” 规模化种植遇上拦路虎
彭水魔芋种植历史悠久,然而,由于长期散种,经济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彭水提出扩大魔芋种植规模,并出台措施鼓励芋农。
平安镇长坪村农户涂兴素便是在此背景下开始魔芋种植的。2011年,她尝试种植了4亩魔芋,由于不懂技术,魔芋受到软腐病侵袭,大面积倒苗。“亩产不到800斤,成本就需要3000多元。魔芋市场价2元多一斤,当年连本钱都没收回来。”
事实上,遭遇软腐病的种植户不只涂兴素一家。这种被称为“魔芋癌症”的病害,蔓延性极强,而芋农种植观念陈旧、技术落后,也使得当地魔芋软腐病发病率高达40%以上。
“软腐病成为困扰芋农最大的难题。”彭水魔芋办主任谭勇介绍,2011年共有1200多户芋农,因当年种植失败放弃的至少在200户以上。
“一对一”帮扶 科技特派员问诊“癌症”
2012年,科技特派员开始深入彭水县,解决该县的魔芋发展问题。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就是其中之一。
张盛林具体指导平安镇、龙射镇、太原乡等地的6户农民种植魔芋。他在平安村选了一块地作为试验田,从调种开始,到土壤消毒、选种、播种、施肥、药剂施用和病害防治,全程参与魔芋种植。
“张教授做示范,点对点地教我们技术。每个种植关键点,他都会到现场进行指导。”涂兴素告诉记者。
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今年当地魔芋的生长态势不大乐观。张盛林一有时间便到魔芋田查看土壤的情况,即使有事需要回学校,也会通过电话“遥控”。“好几次,他半夜打电话过来说主城降雨了,问我们彭水有没有降雨。”涂兴素回忆。
为抗旱救灾保魔芋,张盛林还花费近万元买来了抗旱救灾设备。“有时地干了、土粉了芋农容易忽略,这个设备能更好地监控土壤情况。”张盛林说。
在张盛林的帮扶下,芋农对魔芋种植有了全新认识,并通过严格遵循技术规程进行种植,软腐病发病率被有效控制在10%以内。“我今年种植的15亩魔芋,亩产已达到了2400斤左右,每亩能赚上千元。”涂兴素说。
7亿产值 彭水描绘魔芋产业蓝图
如今,魔芋已成为彭水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39个乡镇有17个在进行种植。今年全县种植的25600亩魔芋,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全部有望丰收。
谈起魔芋的经济价值,彭水县委常委陈道彬介绍,魔芋浑身是宝,不但可食用,提炼出的魔芋精粉还可用于制作化妆品、医药、建筑涂料等。
“在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后,我们将着手魔芋产业链的拓展。”陈道彬介绍,目前,彭水已建起一家魔芋加工厂——从魔芋片到精粉,再到从精粉中提取精品葡甘露聚糖,现已投产。“通过加工,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魔芋头,可增值一倍以上。目前加工出来的精品,已经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市场。”
陈道彬表示,到2020年,彭水计划打造20万亩规模的魔芋基地,魔芋产业年产值将达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