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PO暂停已达数月,但上市公司
再融资的脚步却并没有就此打住,尤其自三季度以来更有多家公司发布定向增发公告,融资规模占了今年前9个月的六成左右。截至昨日,今年以来两市已有237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这一规模不但刷新了再融资历史纪录,也超过市场IPO募资最高的2007年的水平。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这些方案全部落实,对于本来已经羸弱的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IPO暂停致定向增发急剧增加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可谓如火如荼。截至昨日,除了已经完成定增的185家公司外,另有237家公司也披露定增方案,同比增34%。仅刚刚过去的9月份,即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增发预案。“一个接一个,密集程度完全可以用井喷来形容。”银河证券分析师吕喆如此表示。
分板块来看,在今年已经披露定增预案的237家公司中,有104家来自沪市,63家来自深市主板,其余70家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中小板公司54家、创业板公司16家。
在所有再融资的公司中,京东方的定增计划最宏大,7月25日,公司公告拟发行95亿~224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46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3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和1条触摸屏生产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尽管本次增发中有200亿元已由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通过股权认购和现金认购,但剩余的200多亿元再融资规模也足以震动A股市场。此外中国平安近期也抛出不超过148亿元的融资方案。
另一支引人瞩目的再融资队伍是房地产企业。在苦憋了3年之后,房地产公司参与再融资的势头异常凶猛。据同花顺统计,自8月份新湖中宝定增方案发布以来,房地产公司的再融资便源源不绝,其中9月份就有招商地产、华夏幸福、中弘股份、阳光城、天保基建、广宇集团等6家公司抛出定增预案。最新消息显示,中弘股份的定增方案已经落实,中弘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3.95元/股的价格向不超十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59亿股股票,募集资金约30亿元。
“之所以选在今年爆发,有偶然也有必然。”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首先是IPO暂停,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唯一通道。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上的微妙变化,让资金链异常紧张的上市公司如打了鸡血一般。 第二是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促使各类增发当道。根据信息时报记者的统计,在237家再融资公司中,有81家是因为并购重组需要增资的。第三则是二级市场环境向好,保障了定增的完成。虽然大盘指数表现得波澜不惊,但是个股却异常活跃,在结构性牛市的局面下,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也容易被市场所忽略。
逾两成个股跌破增发价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年内共有185家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截至昨日,在完成定增的企业中共有41家公司跌破发行价,占到了总数的22.2%。从破发幅度来看, 北京利尔目前已较其发行价跌去了39.28%,成为亏损王,另外云天化、太阳纸业、梅花集团、中国国航、路翔股份、酒钢宏兴、中国西电等7只个股的破发幅度也均超过了两成。
同花顺的资料显示,共有40多家机构参与上述破发股的定增,包括了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截至目前,以上机构已被套牢资金超过140亿元。从套牢的规模来看,云天化已让各路定增机构浮亏了48亿元左右,处于“败金首位”。
酒钢宏兴则以18.2亿紧追其后,今年1月25日,公司以3.71元/股的价格发行21.72亿股,吸引了农银汇理、金元惠理、华富、海富通等基金以及广发证券、华融证券等多个机构积极参与。然而,截至昨日,9家机构共计浮亏19.8亿元,其中华融证券浮亏5.8亿,农银汇理、广发证券、金元汇理基金均浮亏2亿。 此外,深圳能源、锡业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浮亏也超过了10亿元。
相比上述机构投资者,向来眼力不错的私募也有不少惨遭套牢,今年以来“中枪”的私募分别有上海钜向投资、汇祥宏界(天津)创业投资公司、南京瑞森投资管理公司、上海瑞相泽亨公司等。
一家参与酒钢宏兴定增的机构负责人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因为定增出现近三成的浮亏,公司已经责令有关研究员和相关基金经理写检讨了。“现在二级市场的操作很透明,出现这么大的浮亏,对于公司的声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很重视,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都被要求写有关的调查报告,汇报自己当初的投资思路,以及改进措施,到了年底相关人员肯定也会扣一定的奖金。”
再融资或令二级市场吃不消
接二连三的增发会给二级市场带来什么,这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237家公司披露定增方案的融资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已经超过2007年IPO(4473.34亿元)的规模。“这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今年还有三个月才结束,从目前的势头来说,规模肯定还会扩大,特别是极度‘饥渴’的房地产行业,四季度肯定还会抛出‘重磅炸弹’。这对于本来已经表现羸弱的A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表示。
“更可怕的是明年,一旦这些公司今年完成定增,明年大批的筹码解套,对于A股的冲击简直不敢想象。”吴国平补充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已经完成定增的185家公司中,由大股东或关联方完全买单的仅29家,机构则参与了144家公司的定向增发。好买财富的分析师曾令华告诉记者:“多数都是基金公司买单,粗略统计公募基金占比超过六成。”
但对于尚未完成增发的237家上市公司来说,其超过5000亿元的融资规模显然会令基金等机构难以招架。同花顺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募集的总规模不过1500亿,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以此计算,能够进入二级市场的“弹药”最多500亿元,券商理财和阳光私募的资金规模则更小,三者合计上限不超过1000亿元。这对于上市公司超过5000亿元的融资规模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
“即使机构有心帮忙,也是有心无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构参与定增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新增资金参与,即新发基金,但两者体量对比悬殊;二是存量资金,也就是老基金通过卖掉手中现有的股票,换取现金参与,但这卖出股票过程中必然会对于二级市场造成重大冲击。”曾令华表示。
安洲投资的投资总监曹凌也认为,即使上市公司通过各类“关系户”帮忙,乐观估计也只能消化一半,也就是说还有2500亿要通过场内外的资金承接,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定增预案若全部完成,A股下探的几率就很大。(记者 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