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大学校园的传说,竟被大三女生改编成一部炙手可热的戏剧,并从今年4月开始全国巡演,它就是被称为“让人文主义回归的文人戏剧”的《蒋公的面子》(后简称《蒋公》)。10月24日、25日,该剧将在重庆上演,该剧编剧温方伊昨日来到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与师生们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校园剧走进市场的“秘方”。
写剧本只想证明自己“爱读书”
南京大学有这样一个传说:1943年,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称南京大学)校长,请中文系3位教授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成了摆在教授们面前的难题。
两年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大三女生温方伊为了完成学业论文,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部戏剧。2012年5月,这部制作成本仅5万元的戏剧作为“校庆剧”在南京大学首次公开演出,没想到意外蹿红,仅在校园内就演出30场。此后,这部“无心插柳”的戏剧走出校园,在全国近20个大城市进行了近百场巡演,票房已破千万元。
“当时创作这部剧的目的很单纯,中文系的老师都觉得我们戏文班的学生不爱读书,我就想证明给他们看,我们也是读书的。”昨日,说起创作初衷,扎着马尾、一脸素颜的温方伊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要忽视校园戏剧的力量
初出茅庐的90后编剧、籍籍无名的80后的演员、低至5万的成本……来自校园的《蒋公》凭什么一炮而红?
“当时指导老师就给了一句话,以‘蒋公的面子’为题目,叫我自由发挥。”温方伊认为,该剧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创作目的非常单纯,恢复了戏剧的自由表达,没有迎合市场与主流价值观。
温方伊坦承,作为一部打入市场的校园剧,《蒋公》的成功与后期营销、包装不无关系。“这部剧在学校演出4场就很火了,演到10场就有记者找过来了,吸引了校外的人来看。后来我们干脆在江南剧院一口气演了10场。” 温方伊回忆,《蒋公》从今年4月开始全国巡演,在各地开发布会、交流会,“这种推广就像滚雪球似的,我终于体会到了媒体的力量与交流的力量。”
“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来自校园的学生戏剧,在重庆,重大美视就是个很好的阵地,我们可以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同时,重庆大学生校园戏剧节上,我们也要发现一些优秀的人才与作品,并对其进行市场推广。”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室主任黄波称,《蒋公》的成功为重庆本土戏剧带来了诸多启示,“我们不仅要发掘年轻的戏剧人才,还要多做关注内心的剧,做可以长期演出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