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未来将发挥“联动主城、传递周边”作用,在“轴向拓展、产城融合”方式的思路下推进各项建设,并将成为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刘国华喜欢吃小面,每天早餐都会在街边找一家面馆吃上2两。
作为铜梁县副县长,他现在吃小面的速度快了很多。“以前在面馆,总能碰到很多‘街坊邻居’,大家边吃边聊,一碗面往往要吃上10多分钟。”
最近两年,刘国华发现,每天早晨吃面碰到熟人的几率越来越小了,“来面馆里的食客,讲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了。熟人难以遇见,所以吃面就快了!”
刘国华说,过去那些熟人现在大多搬到新建的小区生活去了,我们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熟悉的人难觅,陌生的面孔增多,这一多一少,是铜梁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新区”新定位
位处大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粘连地带”的城市新区,是重庆书写新“四化”的主战场,将着力培育战略性、支柱型的千亿级、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陌生的“吃面人”从哪里来?分管工业的刘国华心里非常清楚。
去年,铜梁县工业园区吸纳了4万名产业工人,外地工人占到30%,“大部分‘吃面人’就是他们。”
刘国华说,作为一个县城,外来人的不断加入,是这座城市“磁力”不断增强的表现。但他认为,客观地讲,由于受种种限制,目前铜梁的经济还没全速“跑”起来,“我们一直在等待奔跑得更快的机会。”
机会来了!
在这次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五大功能区建设有关《意见》中,铜梁与涪陵区、长寿区、璧山县等12区县及万盛、双桥两个经开区一道,“跻身”于“城市发展新区”的“盘子”。
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外接‘两翼’地区,是大都市与生态区的‘粘连地带’,面积达2.32万平方公里。”
根据《意见》,未来城市发展新区将按照“联动主城、传递周边、轴向拓展、产城融合”的路径进行开发建设,是重庆未来书写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篇章的主战场。
——在主城东部,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将打造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
——在渝西,依托双桥经开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工业园区,将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梁、潼南工业园区,将打造机械加工、轻纺食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渝南,对资源枯竭导致暂时困难的万盛经开区、綦江、南川等板块,将加大对其产业转型的扶持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
“这样的产业结构划分,不仅符合这个区域的自身资源特色,更能充分挖掘利用这一地区内多年积淀下的产业基础。”在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眼里,城市发展新区位于成渝经济带及渝黔经济带上,基础条件好,道路交通便捷,人口城镇密集,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是重庆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重心所在,“有条件成为未来一个时期集聚经济总量、新增工业、新增人口的重点区域。”
在产业发展上,城市发展新区还将着力培育战略性、支柱型的千亿级、百亿级的产业集群。目前,渝西地区工业产值只有50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1.5万亿的37%。“根据《意见》确定的定位,这个片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李勇说。
联动与传递
城市发展新区“内绕”都市功能拓展区,“外连”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区,具有“联动主城、传递周边”的地理优势和宽广的发展腹地、较好的产业基础,“联动与传递”是发展新区需要做好的文章
“区位条件改善后,积极主动地对接主城,一直是江津城市发展的重点。”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说,过去,江津城市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长江以南的几江半岛。近年来,江津把长江以北的双福、德感、滨江新城等一并纳入中心城区,市委《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联动主城”战略。
江津能够持续推进这一战略,主要得益于自身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就在6月26日,江津鼎山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5分钟,从江津城区可到重庆外环高速和九龙坡区西彭组团;30分钟,从江津城区可到达重庆主城核心区……
“正是重庆这些年大力实施的‘半小时主城’,使得江津由跑步向主城靠拢到逐渐融入主城。”陶长海说。
“跑步融入主城区”的,还有“西大门”荣昌。今年底,成渝复线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加上已通车的渝-遂-成和渝-内-成高速公路,成渝两地之间的三条直接通达高速公路,把荣昌这个曾经“镇守边关”的县城变成了地理位置很优越的县城。
受惠于这三条高速公路的,还有永川、大足、潼南、铜梁、璧山等区县,依赖便利的交通网络,这些区县近几年都与主城实现了较好的产业联动。
比如永川,它是唯一集高速公路、铁路和吞吐量为45万吨的水运码头齐备的交通枢纽中心,这不仅影响渝西周边区县,直接辐射到四川泸州、宜宾、合江等地,还可以发挥“传递”功能。
这种“传递”,甚至也让市外“环渝经济圈”上的区县“享受阳光”。
比如内江市就安排了一名副市长,专门负责“加快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建设,并提出了包括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用地预审、用人机制等20多条优惠政策,希望“三年追上荣昌,五年赶超荣昌”。
专家认为,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看,城市发展新区的“联动与传递”功能,还有望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实现。李勇分析说,“成渝经济带肩负着带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使命。但仅靠重庆、成都两个首位度很高的特大城市,难以形成大范围的有效带动,而城市发展新区的规划,就有可能使这种带动发挥作用。”
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也表明,大都市都有广阔的支撑腹地,需要有一些重点城市来“联动与传递”。比如,美国大都市带就由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圈延绵构成,通过它们的“联动与传递”,使得美国的大都市带经济更活跃,其面积虽仅占到全国的1.5%,但却集中了近20%的人口,创造了全美30%的制造业产值。
国内的大城市亦然。在上海,外围有长三角区;在北京、天津,外围有环渤海区;在广州、深圳,外围有珠三角区,通过大都市外星罗棋布卫星城的“联动与传递”,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带。
“重庆要实现新的增长极,也要建立这样一个能够发挥‘联动与传递’作用的外围经济区。”李勇说,把渝西地区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就是要在成渝之间的区域,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城市集群,使成渝两个城市的“哑铃型”发展变为“带状”支撑,使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做好“增长极”
城市发展新区是五个功能区板块中,承载经济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要担当起新的“增长极”任务,必须在区域内强化分工协作,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分布
根据《意见》,到2020年,城市发展新区的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3%(新增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36%以上。预计GDP达到1000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5.1%和45%,是五个功能区板块中承载经济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
尤其在工业方面,名义GDP增速达到13%,工业总产值增速18.7%,全市最高。
重任面前,必须在区域内强化分工协作,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分布。
专家认为,在这个承载最重经济发展任务的区域里,永川和涪陵被定为两个次级中心城市,显得相对抢眼。
何为“次级中心”?按照“经济地理学”理论,大体上超过100公里里程,大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力就会很弱。对于拥有8.24万平方公里面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重庆来说,主城都市区无法直接有效带动辐射相对较远的区域。
“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次级中心城市的力量。”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易鹏说,次级中心城市可以增加产业承载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资本、人才、技术的吸力也越大,从而辐射周边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区县。
根据功能意见,永川主要承接传递重庆主城、成都两个城市群的辐射,涪陵着重发挥“一圈”辐射带动“两翼”支点功能。
据了解,目前,永川和涪陵都在为此进行着产业的优化,永川正在以打造千亿级的工业园为目标,实施南、北、中“一区三园”的工业发展新战略,到2030年,其主城面积将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0万人以上。而涪陵区区长李洪义则表示,该区将依托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清溪铜铝特色工业园区,打造江南千亿级的工业走廊,“到2020年,涪陵区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0%左右,人均GDP超过16万元。”
其他各区县应当如何作为?目前,相关区县已经开始了行动——
在渝西,“到2016年,铜梁县城将新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总建成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80%。”铜梁县委书记高必金说,该县在未来将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到那个时候,铜梁县将吸引20万产业工人,而外地人将达到30%。
在渝南,綦江区也已蓄势待发。未来10年,綦江将着力培育齿轮机械、煤化工、冶金、能源、食品加工、IT配套等六大百亿级支柱产业,到2020年前建成千亿工业集群。
在长寿,他们依托天然气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钢铁冶金产业、装备制造业、消费类制造业等六大产业,正在走一条千亿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