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苟洪军长得白白胖胖,戴一副眼镜。几天前他刚到綦江高青学校永胜村小报到的时候,学校里的村里娃盯着他看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像个城里的老师。”
毕业于重庆教院的苟洪军2007年通过公招进入教师队伍,随后在綦江高青学校狮子村小待了4年,之后因为该村小撤销到了中心校任课。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按照规定,参加工作6年之后,乡村教师可以申请调离学校另谋他就。今年,正好是苟洪军可以申请调离的时间,但是他的申请,却是“从中心校调到永胜村小”。
就在苟洪军前来报到的第一天,村民们了解到这个年轻老师的情况。之后,这样一个消息在永胜村不胫而走——“这个新老师不会走了。”
1
走还是留
他当年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9月5日一大早,苟洪军就从高青场镇上往村小赶。连日的降雨,让5公里的乡间道路一片泥泞,平时乘坐的摩托车,此时根本无法通行。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差不多40分钟,苟洪军到了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黏满淤泥的雨靴,换上平日穿的鞋子。
此时,学校没有硬化的操场也是满地泥水。还没有到上课时间,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正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中间踢泥巴玩。
“进来进来,到走廊上来。”苟洪军急忙招呼。一楼一底的教学楼,走廊上挤满了全校74个学生,在雨天中大眼瞪小眼。
“这个学校其实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比我之前待过的那个村小好。”苟洪军说。
这个“之前的村小”,就是狮子村小。苟洪军当然不是什么“城里的老师”,本身就是綦江打通镇人的他,2006年大学毕业后,经同学介绍,到綦江高青学校狮子村小当代课老师。
苟洪军忘不了第一天到狮子村小报到时的情景。当他迈进学校的时候,当时村小的负责老师田景林正带着学生在院子里除草,“一见到我,他马上丢下锄头就跑上来,帮我拿行李。”
在此之前,狮子村小来过几位代课老师,但都是待不了几天就走了。田景林的这个举动,颇有点“曹操赤足迎许攸”的味道,给苟洪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苟洪军有些感动,但是这种感动,很快在现实面前失去了意义。狮子村小,就只有几间瓦房作为教室,而且破破烂烂漏风漏雨,全校七十几个孩子看起来也脏兮兮的。最关键的是,在这里代课,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
开学后没有几天,苟洪军接到了大学同学的电话,“我在深圳打工呢,听说你到村小代课去了,一个月多少钱啊?”苟洪军说了这个数字,电话那头笑了起来:“到哪里,不都比你在那里强啊。”
当天晚上,苟洪军失眠了。走?还是留?这两个问题在他脑子里打转,令他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在那时候,他真的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继续留下来的理由。
2
“那些小孩的眼睛特别亮”
就是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让他坚持下来
苟洪军最终还是在村小留了下来,做出这样的决定,只是第二天上午一刹那的事。
那天上午,他在三年级上课,情绪还在去留之间徘徊。学生自习的时候,他在教室里来回踱圈,“我就看着学生们,虽然都穿得脏兮兮的,但是都很珍惜地翻着新课本。而且,他们的眼睛都特别亮,闪动的是那种渴望学习的眼神。我当时就知道,我不能走了,我走了,这些眼神会黯淡下去。”
很快,一年的代课时间就过去了。第二年,苟洪军通过了教师公招考试,高青学校的领导喊他回条件相对好点的中心校去,他拒绝了。
“村小的条件虽然差一点,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苟洪军说。
这些美好的回忆,都是淳朴的学生们带给他的。
2008年的一天早上,大雨倾盆,等苟洪军赶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浑身湿透,孩子们见到他齐声惊呼:“老师你快点把衣服脱了,厨房那边有火,你快去烤一下。”
在苟洪军到了狮子村小后不久,一名叫田顺的学生偷偷塞给他一个塑料袋:“老师,我给你带了点东西。”打开一看,是一块烧好了的腊肉,苟洪军差点当场落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校缺柴火,学生们自己到山里去砍,或者从家里搬来;学校里缺菜,学生们把自家种的土豆、白菜背来……
“我觉得,最好的师生关系,其实是朋友关系,孩子们不仅仅把你当做老师,还把你当成朋友,那种感觉才是最好的。”回忆起那段时光,苟洪军很留恋。
因为种种原因,狮子村小在2011年撤销了。随后,苟洪军回到中心校待了两年。今年,当听说永胜村小差老师的时候,他又主动申请去当负责老师——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有5个老师的村小里,27岁的他就是“教师头儿”,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曾有不少人劝他走,“在那个山沟沟里待着有啥意思?”对此,苟洪军只是用笑容来表示感谢,他没有办法跟人们解释清楚要留下来的原因。
“要我说什么?说因为孩子们的眼睛特别亮?这不是开玩笑嘛。”但是,就是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让苟洪军做了6年的乡村教师,甚至,还会更长。
3
“我想把新课改的观念带到村小”
年轻教师的梦想很大
自从苟洪军来到永胜村小的第一天,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7年的老教师李源德就认定他“能干”。
“这个年轻人有干劲。我年纪大了,教育观念什么的也老化了。但他不一样,我从他的课案中看得出来,他有新思想。”56岁的李源德说。
目前,高青学校下属几个村小的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都是由走训老师完成的。即中心校每周派老师到村小上一次课。但在苟洪军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的理想,是要把新课改的观念引入到村小教学中,“2年之后,我希望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学生们的素质能有明显提高。”
在熟悉了学校的情况之后,苟洪军明白要实现这个理想有多么困难。整个永胜村小,没有任何电教化设备,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台老式电脑,只是个摆设而已;图书室根本没有,在办公室的一角堆放的所谓“图书”,不过是循环使用的教材;一楼有一个学生活动室,里面只有一张布满灰尘的乒乓球台,乒乓球拍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困难很多,得一个一个解决。”苟洪军很乐观,“这几天,我就在向朋友们募捐,看能不能先弄点课外书到学校来,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
山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实际上,苟洪军同样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在这里推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一下备课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转变,包括我们老师自己。来这里之前,我只给中心校的领导提了一个要求,如果以后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希望能多照顾一下我们村小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