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的召开,拉开了重庆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序幕。
根据改革方案,我市将在减少投资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方面有所动作。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指向束缚和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审批权限,为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彰显了政府“自我革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转变职能 回归政府本位
“我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最大亮点。”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好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从而从制度上保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一些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积弊逐步暴露:一方面,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制约市场主体发展,政府部门手握“橡皮图章”,企业上项目、做投资不得不跑“马拉松”;另一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理念更新、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效能提高、干部作风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政府组织机构来看,一些部门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九龙不治水”的现象;个别部门重审批、轻监管、轻服务。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自我“开刀”,厘清自身权责范围。市委党校专家认为,取消或下放这些与市场紧密相关的权限,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意味着政府正从全能型走向有限责任型,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回归政府本位。
减少审批事项 为企业松绑减负
根据改革方案,我市将在涉及投资、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的审批事项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预审和前置审批环节,尽可能将可以下放的权限交给基层,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在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看来,转变政府职能,最重要的是市级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直辖市体制机制优势,让全市各个区县在发展合力上做文章。
作为全市社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投资审批事项改革与市发改委关系最为密切。沈晓钟透露,为配合全市的行政体制改革,此前,市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工作的通知》,明确凡属备案管理的投资项目,全部下放区县(自治县)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时,企业投资项目采取备案方式,该备案方式属于告知性服务措施,是为企业提供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说明,不具有许可审批的性质。“备案全部放在区县,企业自行到各区县的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沈晓钟说。
这些举措,减少了项目,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说,此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是对企业现实呼声的有效回应,也是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举措。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激发草根创业活力
在此次行政体制改革中,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让人眼前一亮。改革方案提出,要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全社会创业兴业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对此,市工商局局长黄波表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指将传统的“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金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覆盖到所有大中小微企业。该制度参考了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方案以及沿海地区的经验。目前,这一改革方案已上报工商总局,经批准后将在我市部分地区开展试点。
黄波表示,进口放宽了,工商局将会把管理重点放在过程中,加强对经营行为的监管,实行“宽进严管”。
“此项改革,对社会是一个大利好。”市贸促会会长陈渝兴奋地说,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此举将极大地鼓励草根创业。“注册资本金实缴登记曾将很多有创业意愿的人拦在门外。若改为认缴登记,那么,普通人想要创办企业就更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