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投资基础设施的钱从何处来?用怎样的理念规划,才能避免暴雨成灾?
9月10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继续在渝举行。参与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如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
须用活民间资本
“据我了解,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的比例非常大,这可能令政府债务增加。”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项目总监克里斯多夫说。
克里斯多夫表示,在德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并不是件新鲜事。如一个欧洲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民间资本的投入比例可高达80%以上,而在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占比也非常小。
“中国目前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对于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规范始终缺位。”亚洲城市发展中心中国办事处主任阿道夫表示,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殊性,法律、政策等保障机制建设,是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垄断领域的关键。阿道夫认为,一座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用活民间资本,才能让城市建设“不差钱”。
掌握城市气候特点
有效减灾防灾
在说到城市与气候的关系时,克里斯多夫通过PPT,展示了一张2011年曼谷城区遭遇洪灾的照片。
克里斯多夫表示,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适应城市气候,如果城市湿润、多雨,在规划设计时,就要预留够城市排水管道,避免暴雨成灾。
C40城市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东亚区域总监彭艳则全面解释了城市气候的概念。她表示,城市面积虽小,但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由于这种高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大量人为热量的释放,使城市和农村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城市气候。
“比如,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导致一些城市的冬、夏季容易出现沙尘、阴霾等天气。”彭艳认为,只有了解掌握了城市的气候特点,才能有效减灾防灾。
城市如何建设
请给群众发言权
城市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主导,还要多征求群众的意见。
德国斯图加特市前市长沃尔夫冈表示,一些城市在建设时之所以没得到本地市民的认可,是因为只单方面注重了政府一种声音,而忘记了倾听当地群众的意见。
其实,城市发展无论是见基础设施、房地产、公园、商场,背后最大的买单群体是纳税人,是广大城市居民。因此,从城市规划设计上,应该打破由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多采纳群众意见,形成一种新的,由下至上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与此同时,各城市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传授城市发展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