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主任周旭详解工程内容:分别投入12亿元和7.5亿元,让1000所未达标的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全部达标,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房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
从今年起,我市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用5年时间,完成1000所寄宿制学校80万平方米的校舍设施建设和1.5万套50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达标建设和农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让学生和教师不仅住得下,还能住得好。
为什么将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设施和教师周转房建设作为教育民生的实事之一?这两方面的现状如何?校舍设施和教师周转房怎么建?有哪些措施做保障?带着这些问题,9月2日,记者对市教委主任周旭进行了专访。
稳定农村教育的两件大事
“解决学生和教师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因为这是稳定农村教育的两件大事,让学生和教师住得下、住得好,对于农村学校加快发展,推动区域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周旭说。
为什么这么说?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农村地区地形复杂险峻,学校覆盖半径大,有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路途遥远,不得不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这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我市目前仍有农村留守儿童97.7万,大多由年老多病的祖辈或是委托他人看管,也是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原因之一。
若有了寄宿制学校,教师就可以承担起照顾这些孩子的职责。
随着人口向城镇迁徙,乡村学校的学生不断减少,将一些中心校建成寄宿制学校,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从2006年起,我市就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已累计建成2123所,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住得下”。但仍存在生均住宿面积不达标、住宿条件不配套等问题。目前,全市尚有约1000所学校住宿条件未达标,需新增校舍80万平方米。
农村学生住宿条件尚且如此,农村教师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农村教师住房表现为‘少’、‘老’、‘弱’、‘差’。”据周旭介绍,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校教师15.9万人,但周转房仅1万套。即便有的学校有少量的周转房,但都年代较久远,住宿条件差,有的甚至还是危房。
随着我市近年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大量年轻教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所谓安居才能乐业。这些优秀人才不是当地人,在当地没有住房,自身购房的经济能力又弱,如果不建设适量的教师周转房,又怎么能吸引他们真正在农村扎根呢?”周旭说。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留守儿童多地区、路途遥远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三优先”
那么,如何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真正落实到位、惠及学生?
周旭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坚持留守儿童多的地区优先、路途遥远的地区优先、国家贫困地区优先的原则进行布局规划。在工程建设上,将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及安全,并在资金筹措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管,确保项目工程学校不超支、不负债。
具体地说,2013-2017年,全市规划总投入12亿元左右,分期建设寄宿制学校学生校舍面积80万平方米,让1000所尚未达标的学校达标。其中,2013年完成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2014-2015年完成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2016-2017年完成剩余的35万平方米,全面满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寄宿需求,尤其是留守儿童寄宿需求。预计到2015年,农村小学寄宿率控制在30%、初中学生寄宿率达到60%以上。
“我们将通过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保育教师配置,提高学生伙食质量等措施,到2017年,让广大在校寄宿生不仅能住得下,而且还能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周旭说。
教师周转房产权属学校所有,每套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5平方米,协议入住、有偿使用
对农村教师周转房的建设,市教委将按照分步实施、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进。2013-2017年,全市实施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房50万平方米,完成1.5万套周转房建设,预计总投资7.5亿元。其中,今年将投资8000万元,建成5.15万平方米、1500套。所有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都将以区县为单位,实行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
周转房建好后谁住?据周旭介绍,干净明亮的周转房将让最符合条件、最急需的教师入住,比如在校特设岗位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教师等,兼顾其他交通不便、离家较远教师,让他们不用到处租房住,也省去了每天往返奔波的辛苦。
那么,如何避免周转房建成后被改变用途或闲置浪费?又如何让它真正周转起来?周旭说,有三条措施给予保障。一是建设教师周转房的学校,必须是当地布局结构调整规划需长期保留办学的学校;二是周转房每套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5平方米;三是周转房的产权属学校所有,实行协议入住、有偿使用。“虽然是有偿,但各区县会根据当地公房租金水平和教师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租金标准,不会给教师造成负担。收取的这些租金也不会用作他途,将主要用于周转房的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