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过学霸、班霸,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图书馆的馆霸。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坐在同一个位置上看书。支持他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我真的太好奇了。”近日,市民王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
其实,和王先生有着同样感慨的读者不在少数。8月26日,记者先后走访了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部分社区图书馆,发现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正在逐渐“多元化”,几乎成为了“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报纸不是发出去的,而是被抢没的”
在重庆图书馆一楼的阅览专区,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有当天报纸的推车出现时,他们便蜂拥而上,“争抢”自己喜欢的报纸。
“报纸不是发出去的,而是被抢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小邓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会送14份报纸,但经常是还没推到指定的地方,就被抢光了。”
图书馆的“编外人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市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大幅度提升,在炎炎夏日,市民已把图书馆当成了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有的读者更是视馆如家,天天到图书馆看书,像是图书馆的“编外人员”,被人戏称为“馆霸”。
家住渝中区两路口的雷大爷就是这么一位忠实的读者。每天早上9点,他会准时来到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开始阅读最新的报纸、杂志。而到中午时就回家吃饭,吃完饭又会继续坐在相同的位置上看书读报。“有的人说我像馆霸,哈哈,但我觉得没什么,这里很凉快,我天天来读书看报,和周围的人相互探讨一下,又没妨碍到别人。”老人笑眯眯地说。
“这样的人还不占少数,特别是现在这种酷暑时节,像这样天天来读书看报的人很多,有的更是准时准点的来去,而来这里也只是为了纳凉、聊天,像我们图书馆的编外人员一样。”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打趣地说。
硬件设施满足大众需求
现在,随着来图书馆休闲纳凉的市民人数直线上升,我市的各大图书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位于渝中区图书馆五楼的读者自学室内,记者看到,自学室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摆满了方便面、矿泉水、纸巾等常用物品,而在旁边有放了一个收款箱,里面塞满了金额不等的现金。“这是我们去年7月开始以来,为了方便读者而设立的自助售货点。”渝中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任何的工作人员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大部分读者都会自觉将钱币投入旁边的诚信收款箱后,再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
在重庆图书馆内,记者发现,大厅的座椅比以往更多了,而总服务台也设立了敬老物品架,免费为读者提供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降温药品。
图书馆应引导纳凉市民进行阅读
在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看来,市民选择到图书馆纳凉,并且充当“馆霸”等现象的出现,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民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同,但却并不值得提倡。“图书馆还是应术业有专攻,集中精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读者的知识乐园。”邓平说。
邓平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各级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得到提高的同时,可用空间也大大增多。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场所,将这些空间面向市民开放,方便市民休闲纳凉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图书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前来纳凉的市民,工作人员应适度引导,向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从而使他们在图书馆里享受休闲的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