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8月23日电(记者 赵宇航、茆琛)聚餐时,所有参与者将手机叠放在一个空餐盘中,谁先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手机,谁就成为聚餐的付费者。时下,这一流行在都市年轻人中的游戏“叠叠乐”在拉近朋友、亲人情感距离的同时,也暴露出都市人难戒的社交
懒惰症。不主动抛出话题、不轻易表达内心想法、不积极回应对方的观点……参与“叠叠乐”游戏的年轻人发现,即使交出手机,“三不”症状的社交懒惰症还是让大家围桌而坐却无话可说。
“叠叠乐”测出你的社交懒惰症
“玩‘叠叠乐’之前,我以为这个游戏可以改善我的社交懒惰症,事实上,它反而让我知道我有多离不开手机!”重庆医科大学大四学生袁熙告诉记者,“叠叠乐”简直是社交懒惰症的测试游戏。袁熙刚刚参加完小学毕业十周年聚会,也是第一次参与了“叠叠乐”游戏。“这个游戏是聚会前我们班长临时提议,42位同学一致同意的。42部手机整整齐齐像麻将一样码成几叠。其间好几个同学的微信微博响了,心里像猫抓,不过为了遵守游戏规则都没有去碰。”袁熙告诉记者。
即使用花钱请客的方法作为犯规者的“惩罚”,“叠叠乐”对社交懒惰症也没什么改善作用。重庆工商大学研二学生洪司晨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从喜欢发短信,到更新手机QQ空间,再到微博“刷屏”,微信“朋友圈”晒图,就是不爱面对面的交流,自己的社交懒惰症越来越明显。因为玩“叠叠乐”时经常忍不住翻看看手机,他曾经两次为同学聚会埋单。洪司晨说,“没有了手机的聚会的确让大家更好的彼此尊重,但手机一响手指就条件反射般想动,手机即使不响,也觉得会漏掉什么微博私信、微信评论。”
没有手机,我们难寻共同话题
“叠叠乐”的游戏虽然暂时管住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社交懒惰症,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当面交流。
“不是我们不愿意当面聊,而是总感觉无话可说。”29岁的银行职员郭佳伦说。
“以前的信息渠道远远没有现在通畅,除了电视报纸,与人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郭佳伦说,“但是现在我想可能没必要了,所有的信息几乎在手机上浏览,所以现在我挺害怕两个人面对面,除了寒暄几句,实在无话可说。”采访间隙,郭佳伦还拿着手机低头刷微博。
“我觉得微博和微信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大家可就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评论转发等多种方式发表意见。”重庆大学大四学生陈然说,“我已经习惯社交网站上那种就话题讨论的方式。在当面交流中如果没人提出有意思的话题,实在不知道从何谈起。”
正视问题,重新学会与人沟通
“由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难以摆脱对于手机的依赖,社交懒惰症就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心理咨询师周容认为,出现社交懒惰症的年轻群体主要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压力过大;二是性格内向。
“某些性格内向的人其实希望与外界交流,但是苦于缺乏话题和平台。而在社交网站上他们可以很自如地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久而久之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也更深,越需要用手机排解内心的寂寞,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就越少。”周容说。
对于“叠叠乐”的游戏,周容认为这是年轻一族针对社交懒惰症的自我约束方式之一,值得推广。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自身必须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社交懒惰症虽然在心理学临床应用上还未定义为心理疾病,但是起码是一类潜在问题。”周容认为,这类人群需要重新学会与人沟通,注重面对面交谈以及沟通技巧的培养,彻底摆脱社交懒惰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