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我市关于践行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实事的若干措施。
会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重庆直辖以来,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看到,民生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群众对民生改善有许多新期待。民生工作既是全局性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在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大安排。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民生工作的态度及做法,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作风建设状况。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坚定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突出位置,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推动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会议决定,要在全面推进我市民生事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力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民生实事。在农村,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解决人畜饮水最困难地区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完成2606个撤并村村卫生室建设,完成4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新增10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5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等;在城市,完成567万平方米(7.21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240个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完成80万户一户一表改造,逐步解决自来水收费标准不统一问题,完成897台“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完成1424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主城区新增城市公厕362座,新增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100座,实现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公交全覆盖和线网布局优化,完成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污染治理,建设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主城区新增3个公益性公墓,提高轨道交通发车频率与合理增加编组等。
会议强调,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民生工作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总要求,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牢牢把握“五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又要从重庆市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绝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喊空口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二是坚持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民生工作要做到当期与长远相统一,重点解决当期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眼长远谋划,立足现实推动,绝不能好高骛远、寅吃卯粮、竭泽而渔。三是坚持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水平。要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民生具体问题。也要着眼于从根本上提升民生水平,多做基础性、战略性、利长远、可持续的事情,推动民生不断改善。四是坚持既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要立足当前办好具体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加强教育、住房、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制度建设。五是坚持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确保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也要把民生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推进,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会议强调,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这次市委确定要办好的一批城乡民生实事,是根据群众的意见提出来的,群众很期待、很关注,必须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确保落实到位、惠及百姓。要加强统筹,落实责任,市政府要将这项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确定各项民生实事推进有序、有力、有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眼光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要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民生改善上,杜绝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奢侈浮华,坚决抵制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认真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为改善民生夯实经济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