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06°,北纬28°,这里就是你们所在的地方。而老师的家在山东潍坊,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吗?”
“老师,在这里!”
“老师,从你家到重庆要坐多久的火车呢?”
“老师,山东有哪些历史人物?”
……
8月2日,在万盛区青年镇燕石村小,90后志愿者刘大龙正带着30多名小学生学习如何看地图。而随着刘大龙的引导,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讨论。
从7月8日至8月7日,来自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27名学生,来到燕石村小支教。和一般支教方式不同的是,这27名学生要用在万盛区九锅箐度假村的劳动,来换取免费的食宿,边打工边支教……
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有女生想放弃
8月2日,万盛区九锅箐度假村。正值中午12点,度假村可容纳500人的餐厅内,40余桌客人座无虚席。
传菜、添茶、递筷……身着红色员工服的大一学生杨继菊,正和8名同学一起,穿梭在饭桌间,一刻不停歇地为客人们服务。“七八月份是度假村的旺季。”服务员刘勤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景区接待量很大,每天要接待近2000名客人。在餐厅,中午就至少要接待两拨客人。
“这次来支教的一共27名同学,分为支教组和工作组。”刘大龙介绍,暑假期间,学院通过重庆市慈善总会联系了万盛区燕石村小进行暑期支教。但燕石村小偏远,没有吃住的地方,于是,27名志愿者只能通过免费在九锅箐度假村打工的方式,来换取支教期间的食宿。学生们分为两组:支教组和工作组,3天轮换一次,打工支教两不误。
餐厅每天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工作时间特别长;在客房服务的同学,则每半个小时就需要整理出一个房间。由于劳动强度很大,中途有女生曾想放弃,提出要回家。
“每天要持续劳动七八个小时,每顿饭的时间几乎要往后推迟两三个小时。”杨继菊坦言,大多90后大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活,很少吃过这样的苦。
不过,最后她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第一堂课上写梦想,孩子们只知道科学家、老师、医生
支持志愿者们留下来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变化。
燕石村小张校长告诉记者,距离九锅箐约1个小时山路的燕石村小,今年是第一次有大学生来支教。
“村里几十户人家,住得非常分散。”张校长说,由于地处偏远,学校一共6个年级(班),每个班只有10来名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让志愿者们惊异的是,学校在前年刚刚进行了整修,多媒体教学器材等设备一应俱全,但学校的老师都不会使用。
山里孩子的视野也让志愿者们非常吃惊。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上课让孩子们写下他们的梦想时,孩子们只写了科学家、老师、医生这3种职业,“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于是,志愿者们用《海底总动员》电影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动物,用“坐标定位”来学习地理知识和各地风土人情,用历史故事来讲解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这些趣味性的游戏和互动教学活动,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乐趣,也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和视野。
和当地学生结成对子,以后会继续进行教育帮扶
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们最乐意看到的变化。
志愿者刘伟告诉记者:在抵达燕石小学的那天,自己看见一名小女孩长得很可爱,于是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却惊异地发现小女孩居然全身发抖。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导致他们非常没有安全感。”刘伟说,很多孩子开始都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于是,他们找机会陪孩子们聊天、打球、玩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孩子们会主动拉着志愿者的手做游戏了。
后来,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回家。志愿者们就送住家远的孩子回家。让他们感动的是:为了跟大哥哥、大姐姐们多待一会,孩子们总是带他们走大路,从来不肯就近抄小路。
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很快就结束。8月7日,志愿者们开始分批撤离。
孩子们带来了他们自己制作的礼物。有的用白纸制作了贺卡,有的采摘了自家荷塘的莲花……一位名叫李小勤的女孩则给所有志愿者写了一封信:“当我们调皮时,你们不会责怪;当我们害怕时,你们为我们加油;当我们进步时,你们为我们喝彩……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个暑假非常快乐!以后一定常回来看我们!”
这封信让志愿者哭得稀里哗啦。“我们的付出,孩子们全都感受得到。”刘大龙深有感触地说,表面上看是大学生们在帮助孩子,而实际上,大家在彼此的帮助中共同成长。
“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幸福、珍惜劳动成果,而孩子们的淳朴、天真,也带给大家很多快乐。”女生侯茜说,现在大学生们已经和当地学生结成对子,以后会不定期地前往进行教育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