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我稻田里怎么灌满了水?这是谁帮忙抽的?”8月1日,当丰都县龙河镇观音寺社区的谭勇火急火燎地从外地赶回来,准备为自家1亩多水稻抽水灌溉时,却惊奇地发现稻田里已被人灌了满满一丘水。
谭勇再放眼一望,不仅自家的稻田,周边的稻田也都蓄满了水。一打听才知道,做这好事的是社区二村民组组长、71岁的熊远明。
原来,从6月中旬开始,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观音寺社区120亩处于山坡上的稻田出现严重干旱,处于出穗阶段的稻田里,干旱裂口宽达2—5厘米。
更恼火的是,原来为坡上这些稻田提供水源的小堰塘竟也完全干涸了。
“一亩田可以产1300斤左右的稻谷,干死了多可惜啊!”眼看着长势良好的稻谷就要因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熊远明坐不住了。可村民家中的青壮劳力插完秧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老人大多身体差,根本无力去山下的小溪沟挑水“救稻”。怎么办?熊远明想,虽然自己年纪也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能救一些算一些吧,总比干死了强。于是他决定自己从山下抽水上来,帮村民们把水稻救活。
说干就干,熊远明给自己制定了“抗旱抽水月计划”:第一,向镇政府说明情况,申请到了电力支持;第二,购买两台抽水机,并从邻居家借来塑料水管;第三,按照田块的受灾程度,依次罗列出灌水日程表。
7月1日早上6点,熊远明踏着晨曦出门,开始了“救稻”行动。他首先选好一个地点安装抽水机和管子,然后到山下去把小溪沟的水抽到最高处的稻田里,再依次将水引到下面的稻田里。有时,为了一些远处的田块,他不得不接起100米长的水管;有时,一些田块因长期疏于管理,田埂有漏洞,熊远明还要将田埂一一补好;有时,前面几天才抽好水的田块,没过几天又被晒干了,他又要重新铺管将田灌满水。
整整一个多月里,除了吃饭睡觉,不管白天再怎么热,熊远明都坚持穿梭在田埂上查看稻田蓄水情况,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休息。
看到熊远明每天顶着烈日去“管闲事”,家人有些不理解,担心他“在田里中暑了都没人知道”。可熊远明却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总不能眼巴巴看着大伙这么好的水稻被干死!”
8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坡上这120亩“喝”足了水的水稻长势喜人。熊远明说,再过20天,这些水稻就可收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