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稳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的有效推动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顺应新趋势,抓住新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稳增长、促内需、惠民生的重要动力。重庆应如何抓住机遇,培育壮大这一新“动力”?作为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重庆又将怎样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今年年初,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区县调研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曾反复强调,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部署,在遵循“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突出特色和集群发展”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由规模扩张,向扩容提质并重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这是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追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努力实现人、城、产业和环境各方面的协调推进,共融共生,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过程。
城镇化质量的好坏,与城市承载能力的高低紧密相关。而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要转两次车,再加上路上堵车的时间,一个小时都难到单位。”家住渝北冉家坝、工作在悦来国博中心的李丽莉,谈及生活中的变化,感触最深的是交通。
悦来,靠近空港,一度被市民戏称为“悦来悦来,越来越远”。
今年5月15日,随着轨道6号线悦来支线的贯通,悦来已不再遥远,“2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
“城镇化质量的好坏,与城市承载能力的高低紧密相关。而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市建设呈现出“三大亮点”——
住房保障建设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公租房项目累计开工4475万平方米、71万套,竣工1315万平方米、21万套。同时,主城区危旧房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全面“扫尾”。
交通条件改善提速。上半年,全市城市道路实际完成投资134.5亿元,内环高家花园复线桥、华岩隧道顺利开工;内环星光立交、江津鼎山长江大桥竣工通车。轨道交通完成投资46.6亿元,新开通6号线支线12.1公里,65公里在建项目全面快速推进。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2个,占年度计划41%,完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1148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年度计划38.3%;十大城市片区完成投资135亿元,开工建设房屋169.4万平方米,完工160万平方米。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政策,保证了“人的城镇化”平稳有效
这几天,家住渝北的转户居民刘家峡正忙着为儿子联系学校。
今年3月份,他把户口从黔江农村迁到了主城。转了户,刘家峡所在的单位,按城镇职工待遇,给他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工资也由原来的每月2300元提高到了3000元。
“老婆、娃儿的户口也准备转到城里来。”刘家峡说,妻子只要转了户,也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保险。而正在读初二的儿子,转户后也不用再缴择校费。
跳出“农门”,曾是好几代农村人的梦想。但根据全国各地城镇化经验看,农民转市民并不难,难在身份背后的市民权利和福利权益之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指出,户籍制度,不过是一个人口登记的基础性管理制度。过去,我国在福利制度安排上,根据户籍制度刻意分割了城乡。重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摆脱“就户籍改户籍”思路,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的配套制度体系,保证了转户的平稳过渡。
记者从市城乡建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农民工转户工作已步入“常态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转户370.4万人,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转户10.7万人。
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集聚融合
产与城,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产业做支撑,城市经济就难以发展,城市人口就业就得不到保障;城市得不到发展,产业园区也没有人气——工人下班后悉数离开,犹如“死城”。
为了促进产城融合,使“孪生姐妹”的成长相得益彰,重庆力图通过促进产业、城市、生活与社会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融合集聚。
在主城之北,总部基地、结算中心、全球知名便利店……6月14日,两江新区一天签约引进1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按照“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的思路,两江新区正在努力探索“产城融合”之路。
在主城之南,曾经“有产无城”的茶园新区,也开始走上“产城融合”的轨道。随着南山隧道、东水门大桥南立交、江南立交改造、商圈建设等的有序推进,这个过去比较冷清的地方,正不断积聚人气,力求蜕变。
主城之外,区县的产城融合也风生水起。在铜梁,该县全面启动城区总规修编,整合巴川、蒲吕工业园区,通过“优化产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拓展”和“扩容商贸旅游”四招,使产业与城市融合度大为提升。在永川,上半年,该区启动了推进路网框架、工业园区、生活小区“三大建设”,实现产与城的建设齐头并进;在江津,该区将城市功能区建设,纳入到德感工业园提档升级工程中,逐渐实现由“厂区”向“城区”蜕变。
推进“产城融合”,正成为今年以来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城镇化的扩容提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必然给环境带来挑战。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是城镇化提质的必然选择
一进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乔木稠密,灌木丛生,鸟蝶翩飞的景象扑面而来。
在这个工业园区,绿地覆盖率高达42%,每隔500米就有一个绿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84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包括11家中国500强企业。
“绿色建桥”,改变了市民对大渡口——这座老钢城的印象。
向“绿色”要效益,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进程,今年以来,全市新组织实施绿色建筑22余万平方米,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283万平方米,悦来生态城创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中冶赛迪大厦成为我市首个“绿色建筑”……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空间的扩张。”程志毅说,城镇化速度加快,必然给环境带来挑战。认真解决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是城镇化提质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