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深市场再现缩量回调,周五沪指收盘跌破2000点大关。是什么原因让反弹如此脆弱呢?答案只有一个:市场对当前
经济的担忧和对政策解读的分歧。毫无疑问,政策面再次成为投资市场的一大热词,如何正确完整地理解政策、解读政策,是投资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凝聚改革合力
A股市场到了转折的关键时刻,此时最重要的是凝聚改革的合力。政策面决定年底A股大方向,但事实上,当前市场最大的分歧体现在对改革红利的认识上。
多方的代表摩根大通认为,中国改革红利将再次释放。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态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改革红利将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再次得到释放。他认为,新能源、城镇化、私人消费、服务业等行业和部门正向发展的动力显而易见,很多微观企业活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准入等金融体系改革,改革红利将再次释放,并将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
空方的代表安信证券则表示,莫将投资寄希望于改革。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认为,不同意将投资寄希望于改革方向,证监会以指数为底线,国务院以增速为底线,涉及底线的时候就会把一切改革都往后拖。政府始终想保持7%至8%的经济增速,边际投资收益率又很低,对于改善企业的盈利和估值都没有好处,以至于市场绷在这个位置箱体上下。熊市没有时间表。他指出,经济增速会不断突破下限,如果还是继续提“保下限”则不要再指望了。
解读: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反复强调,改革开放仍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与会者表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李克强的讲话核心那就是:“改革”;而用四个字概括无疑是:“改革、改革”;若用六个字概括便是:“改革、改革、改革”。
近日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社保、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等诸多领域改革。现在落实这些改革措施的时间只剩半年多,时间紧任务重。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力气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清除障碍,也才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习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视察选择了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去年12月7日,迎接总书记的深圳前海,道路畅通如常,现场无任何欢迎横幅,也没有列队迎送环节,却展现出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坚持改革开放决心。可以说,习李体制下的中国改革劲风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部门、各行各业,我们应该给予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多的期待。
激发经济活力
6月份以及上半年经济数据本周开始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5%,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此前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使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对此,市场的理解也有分歧。
多方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保持在7.5%之上,这是增长和就业的底线。虽然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回落了0.2%,但是总体在可控范围内。政策天平可能在“稳增长”与“调结构”间动态调整,一旦经济触及“下限”则着重于稳增长,但若通胀触及“上限”则侧重于调结构。
空方代表银河证券分析师孙建波认为,基本面仍然不好,内需没有明显起色、外需回落,但政策从不表态到表态,从强硬到“不滑出下限”,明确显示政府对经济下滑开始担忧。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则认为,下半年不会走老路搞刺激,不改变“去杠杆、调结构”的大方向,下半年经济将大概率表现为“可控式降速”。东方证券分析师邵宇也表示,市场对于李克强总理讲话的解读过于乐观。考虑到政府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较高,只有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才有可能被迫出手。
解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经济目标“下限”的政策从不表态到表态,表明下半年政策面已经明朗化,这反而使政策面阴霾散去。此前,李克强总理曾经表示,中国需要7%的年经济增速才能实现在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因此,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备受关注。在持续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经济任务后,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为”。多数中外专家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美国出席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说,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7.7%,下半年经济增速会稍微低一些,但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不少人担心,经济增速是否会持续下滑以致失速。从目前的形势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综合来看,今年经济整体增速可能比过去慢一些,但全年实现7.5%的预期增长目标是有把握的。而且,与当前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增长速度相比,这几乎仍是最高的增速。今年一季度,代表发达国家群体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4个成员国经济同比仅增0.8%,其中欧洲为负增长;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基本上也不超过5%。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目前面临的主要不是失速的问题,而依然是“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的问题,即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寻找股市新动力
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如果要稳增长,那么周期股就具备了反弹的基础;如果要调结构,那么成长股就存在继续走高的可能。不过,进入7月份,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变化一:“国家队”护盘成为市场新的驱动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等权重股频频出现资金护盘动作,其中,中国石油收出罕见的11连阳,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仅仅把“国家队”介入看成护盘则未免过于简单。历史上看,“国家队”入市通常是底部信号,“国家队”介入的大蓝筹通常也处在估值底部,这些大资金更加不是“傻钱”。
变化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抗跌,这与市场理念变化有关。沪深两市经过震荡之后,重新进入个股分化阶段。调整,不是一波行情的结束,而是新热点的孕育。真正的科技成长股会不断利用每一次大盘调整的机会清洗浮筹。周五两市主板指数大跌,创业板指仍是最抗跌的指数。而且深市仍有12只股票涨停,清一色为创业板、中小板股票;涨幅前20名都是科技成长股。所以牛股不缺,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变化三:创业板门槛降低,调结构政策助力新经济。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了要“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为未来创业板市场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
有人认为,创业板门槛降低对股市是利空。事实上,降低创业板准入标准,有利于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真正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有利于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配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货币政策思路,从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有利于通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重投资、轻消费”的现状。
变化四:扶持资源城市转型,房企融资开闸成定局。国家发改委周三下发 《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2013年工作作出部署。业界的解读是,这可能是中央在释放一个信号,通过市场的办法,力挺扶持资源城市转型。
本周市场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房企融资有条件放开”的消息。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将调整,但近期的各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融资开闸基本已成定局。闸门或将从涉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重组开启。进入7月份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因“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停牌,包括宋都股份、金丰投资、新湖中宝、迪马股份、中弘股份、荣丰控股等。如此密集停牌让人不得不猜测: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不过,正如证监会官方口径所说,证监会在审核中将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再融资的大门依然关闭。这对房地产龙头企业无疑是直接利好。
总之,跌破2000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误读政策,动摇股市信心,使广大中小股民再次成为“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