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酉阳自治县黑水镇大泉村喜事接踵而至:村民全翠娥购进10台新型缝纫机,在家里办起了生产棉鞋、衣服的家庭“作坊”;桃花谷“开心农场”开园了;啤酒广场及生态浴场相继对外开放,引来游人如织……
该村支部书记邢卫东告诉记者,两年前,搬来这里的106户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户还曾为生活而犯愁。去年4月开始,全县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三化”建设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制度化
为搬迁户找到致富路
大泉村是利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建设而成的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也是该县基层组织通过制度化建设后,发生重大转变的代表村之一。
“我们对扶贫搬迁户实行划片发展,你看,上面这个区域的54户发展乡村旅游,下面52户开办‘家庭作坊’。”该镇党委组织委员田华介绍,大泉村106户高山扶贫搬迁户集中安家后,镇里积极为他们寻找致富门路。
今年,镇上又引入一家公司在村民集中居住点附近建成天然浴场、休闲广场、观光农场等,不仅解决了300名搬迁户的就业问题,还能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
“我种的兰花最少卖3000元一盆,最贵的卖到8万元一盆。去年,我卖盆景的纯收入达到8万元。”在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一间展览室,村民田茂良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村党支部不仅免费给他提供展示房间,还为他四处寻找销路。
规范化
突破基层工作瓶颈
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一度成为制约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瓶颈”。为此,县上投入300余万元,在每个乡镇统一成立了党建办,配备了正式编制,设立了专职人员,提供了经费保障。
不仅如此,该县还从县级各部门中选派278名党员领导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短短两年时间,“第一书记”共帮助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556个,引进各类产业项目1000多个,涉及资金1600万元。
科学化
让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板溪镇的“党员之家”,记者恰逢该镇9个支部的党员代表正在通过党建视频,学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县里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熟练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借鉴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刚刚上完课的镇党务干事杨璇告诉记者,该镇每月要通过远程教育、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提高党员科技致富能力。
板溪镇是个烤烟大镇,去年,该镇30多名党员通过科技带动农民种烟,亩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其中,扎营村党员熊世凯40亩烤烟收入18万元,他还带动31户农户实现户均收入12万元。今年,全镇种植的7200亩烤烟,其中由党员带动的就达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