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 作为大宁河“三大谜”(岩棺之谜、栈道之谜、野人之谜)之首的岩棺谜,吸引着不少中外游人驻足跷首,流连忘返。
著名的悬棺谜,指的就是荆竹坝岩棺群,它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内,距巫溪县城仅有21公里。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竹坝岩棺群到底透露出怎样的“死亡密码”?当地人为什么要把墓葬悬于空中?日前,记者走近了这片神秘的岩棺群。
天生的“葬身之地”
荆竹坝岩棺群分布在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100-140米。
据了解,荆竹坝现存岩棺棺木24具,棺木为偶数成组排列搁置在岩壁狭窄而绵长平台状的石墩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天然岩檐,使棺木免遭日晒雨淋,就像一个天生的“葬身之地”。
考古专家发现,荆竹坝岩棺群尚存完整棺木15具,为整木挖凿而成,其中最大一具棺木长约3米,高近1.5米,里面套有一具稍小棺木,是岩棺葬中特殊的一种形态。
荆竹坝岩棺群是迄今所知悬棺葬中时代最早、保存集中、保存数量较多的重要墓葬现象,是研究巴楚文化交融及古代少数民族族属葬制的实物资料。
悬空是因为思乡
为什么古人要将棺材置于高高的岩壁中呢?
对此,巫溪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黎明表示,大宁河一带原来是西汉晚期濮人族居住地,悬棺可能为濮人葬式。这种具有浓厚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葬俗礼制的产生和形成,是与当地濮人的灵魂信仰、祖先崇拜分不开的。
“他们都有一种思乡情结,认为人死了以后,把棺材放得高,就能看得远,看到自己的故乡,灵魂就会安宁。”同时,他介绍,先民认为,葬之越高,离天越近,越便于顺利升天和返乡。
那么,古人是如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中的呢?
“在当年,应该是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供人畜通行,人们可以抬着棺材顺利地放置在悬崖峭壁上。”黎明说,道路很可能是后来被泥石流冲垮了,所以现在看上去才这么逼仄。
不过,他认为也有可能是古人沿岩壁开凿栈道,安置完棺木后再将栈道撤去,以绝盗贼或野兽的毁坏。在他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些岩棺都显示了巫溪先民们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