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导的老年人
“我父亲都72岁了,他们还设法让他买保险,让人气愤!”
7月11日,家住中渝爱都会的于珂说,半个月前,他父亲在银行换存折时,被驻银行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劝导”,用8万元的“养老钱”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于珂知道后,找到银行投诉,经过“艰难”的交涉,办理方退还了这笔钱。
相比之下,天津市83岁的扈大爷更为纠结。据媒体报道,他去银行存钱时,被保险代理人员误导买了分红险。按照条款,他需要交费至93岁。如果退保,损失巨大。
事实上,类似保险销售误导案例屡见不鲜。2012年,保监会共收到有效投诉案件16087件,同比增长205.78%。销售误导主要表现为,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情况。尤其近几年,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使得当初销售时承诺、夸大收益的问题更加突出。
“很多被误导的都是中老年人。”重庆保监局负责人说,他们缺乏金融理财知识,对理财顾问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往往容易被言辞诱惑。
重庆出新规阻误导
为杜绝银保渠道的销售误导,近日,市保监局下发《重庆保监局关于加强银行、邮政代理销售保险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辖区内各银邮保险代理机构禁止向60岁以上老人推销相关保险产品。
重庆保监局规定,辖区内各银行、邮政代理机构严禁向年龄大于60周岁的消费者推销期交型(到期交易)人身保险产品,严禁向年龄大于65周岁的消费者推销人身保险产品。
同时,《通知》还规定严禁通过欺骗、隐瞒或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做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
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保监会就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规范银邮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禁止保险公司向60岁以上老人销售期缴产品。但目前,该意见稿尚在讨论中。由此,重庆已先行一步。
各家公司影响不一
新规出台,对保险公司会造成怎样的冲击?
“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我市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冷河对记者说,今年以来,主要寿险公司的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持续下滑。《通知》可能对银邮渠道业务的回升,起到一些阻力作用,特别是一些以银保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保险公司。
但是,在监管加强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正在调整产品结构,正把一些银邮渠道的保险产品转移出去。
另一家保险公司高管李庆说,目前,一些保险产品对投保人年龄都有规定,同时也限定了购买对象的年收入。在他看来,银邮渠道业务在中型保险公司的占比不高,《通知》对这类公司的业务影响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