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有五大要素——企业的主体作用;中小科技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与新产品新工艺密切相关的原材料创新和市场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线性推进模式”;与风险投资相关联等。这其中,创新文化的形成是“基”,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创新是“根”,资源整合是“本”。从今天起,本报将在“重庆经济新亮点·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栏目中,展示重庆工业企业以及园区,在扩大增量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创新促升级采取的行动、取得的突破。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重庆市将打造10家千亿级企业。
沐华平说,目前,全球经济依然没有恢复,工业下行压力大,实体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和竞争力下降等各种困难——
从产结构看,重庆有的区域以传统产业为主,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从企业结构看,重庆市某些产业缺乏集中度高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够;
从产品结构看,重庆市一些支柱产业缺乏零部件新产品,消费品行业中,也缺乏挖掘市场需求、注重客户体验的新产品;
此外,技术结构、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
沐华平表示,基于这些原因,重庆市在践行“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的过程中,确定了选择增量的几条标准:一是面向全球市场、订单多的产品;二是符合内陆地区发展要求,附加值高、对物流不敏感的产品;三是能提高消费品工业比重,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四是更新换代快,有创新活力的产品;五是软件发挥关键性作用的“两化融合”产品。
据悉,围绕“增量调结构”的目标,重庆市除了打造10个千亿级企业集团,还将建立“无中生有、从小到大、滚动发展、大浪淘沙、生生不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机制,让重庆市中小科技企业的总数达到1万户,实现企业工程师以上职称占从业人员的2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的目标。
此外,重庆市还将打造100个战略性新产品,其中包括具有国际控制力(产量25%以上)的产品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20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0-80个。
“人才结构的改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而技术结构的改善,除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还需要对存量进行技术改造,落后技术则通过兼并重组来进行淘汰。”沐华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