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道道绿树掩映的巷子里,随处可见下棋、“摆龙门阵”、排队吃火锅、修锁配钥匙等场景。但这里并不杂乱,而是整洁有序,充满生活情趣。
记者近日踏访重庆市渝中半岛老旧社区,从不同侧面感受这座千年古城浓厚的人文气息。
滚滚而来的长江与嘉陵江在重庆交汇,形成壮观的渝中半岛。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半岛遍布老旧社区。而重庆市渝中区在改造老旧社区时,致力于留住古朴风貌,弘扬抗战文化,使之成为“背包族”游客青睐之地。
嘉陵西村是渝中半岛老旧社区的代表,环境一度“脏乱差”,治安多隐患。而今,嘉陵西村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小巷”。记者在这里看到,参天大树与青砖灰瓦相互辉映,外墙上如蜘蛛网的电线全部被集中装进铁皮箱,绿化带和人行道上干干净净,古色古香的门牌店招、吸水防滑的黑灰色行路砖,体现了老建筑的味道,让外地人感到很“重庆”。
老居民田良萍说:“经常有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这里。我们有时候还当解说员,陪游客走一段路,或者在亭子里坐着聊天,他们是特地来这里寻找老重庆的记忆。”
自2010年起,渝中区政府对嘉陵西村环境进行了两年的综合治理,整治内容涉及建筑外立面翻新、人行道改造、排水设施改造、消灭“无灯区”、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水表电表改造入户等项目,共计整治房屋31栋、整治面积14.19万平方米,1500余户居民从中受益。
像嘉陵西村这样的小巷,在渝中半岛很常见。体育路位于向阳隧道旁百余米狭窄、陡峭的长阶之上,路两旁的黄葛树粗大浓郁,在嘉陵江风吹动下,发出瑟瑟之声。天晴时,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投射在地面上,形成斑驳光晕。居民楼高低错落有致,深灰色的墙壁上爬满青绿的爬山虎,每棵粗壮古树上都挂着“保护古树”标志。“政府在旧城改造中,对老建筑和古树进行了保护。”家住体育路附近的刘大爷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
据渝中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陈勇介绍,渝中区自2011年以来实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针对每个社区和小巷设计出独立的整治方案,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着眼于传承城市记忆,充分挖掘社区历史文化的底蕴。
作为嘉陵西村一处历史文物,抗战时期爱国民主人士鲜英故居在整治后,成为嘉陵西村社区居民议事厅和自治管委会办公区。记者看到,目前故居外观保持了原有风貌,内部则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居民组织活动、议事在此进行,既优化了公共空间,也传播了社区文化。
渝中半岛的市井气息,同样被游客津津乐道。老街道两边,随处可见居民的“自建茶园”:利用公共休息平台的几条石凳,退休人员用一盅茶、一副牌,听着手持收音机中的音乐,闲聊各自人生。成对的棋友围坐在石桌边,一旁观战的象棋爱好者聊着家长里短,解读棋局间,带来生活乐趣。
在体育路的一处拱门内,修脚师傅王长生早上8点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拿起身旁整齐排列的修脚刀,用自己近50年的经验,为顾客解除病痛。曾居住此地、后因文物保护拆迁至江北区居住的陈奶奶倚在躺椅上说:“原来没搬走的时候,一个月会来一次。现在搬走了,也会乘车过来坐坐。”
“现在的老旧社区已经不是‘脏乱差’、‘城中村’的代名词了。作家余秋雨曾说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背影,我们这里的老旧社区就是老重庆的背影。”在渝中区住了40年的居民王叔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