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遇阻再引热议——
改制,他们怕什么
“企事业单位”,曾几何时,这一词汇时常出现在媒体报端。而现如今,事业单位正面临着一场改革风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为事业单位改革指明方向。近日,《人民日报》撰文,披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普遍质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何对养老保险改革有所抵触?改制,他们怕什么?
身份改了——
“许多老职工想回到事业编制里去,但没有成功”
李静(北京某大学出版社中层管理人员):
出版社算是改革的先行者吧,因为我们是经营类的单位,所以转企也是必然的。就我所知的,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改制了。
当然改制并不彻底。从我们这里说,还有极少数员工没有改变事业单位身份,包括我们的顶头大领导,仍然是事业编制。
因为事业单位大多都有一个“上级部门”,我们的上级就是大学。最开始出版社的员工也是大学的职工,是事业编制的。出版社改制后,大学并没有改制。可能是为了平衡改革阻力吧,我们这里原来在学校算处级或以上的干部,还维持事业编制。今后如何处理,还要看改革怎么走。改制的时候,我们这儿有许多老职工想回到学校的事业编制里去,但没有成功。
至于我这种后来者,事业编制从来就没落到过我头上,如何改革反而无所谓。我更盼望改制更加彻底,这样我们就不用看那些不是处长的“处长”的脸色行事了。
刘慧(北京市某图书馆工作人员):
现在我们最关心分类。按规定,没有盈利能力的公益组织还要维持原状,有经营能力的转成企业,有行政性质的要划归行政机构。
最尴尬的单位,就是那种有一定经营能力,又在市场上混不开的。
比如我们图书馆附近有家电影院,原先就是事业单位,在几年前改制的过程中,说要改成企业。可是当年的电影院,早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一进市场就悲剧了。
现在这家电影院的运营很艰难,员工能走的都走了。剩下一些老员工,都是熬着等退休,据说还维持着事业编制。
工资改了——
“研究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到所长的收入”
吴琳(北京某人力资源类服务机构职员):
我们现在是工资改革和分类改革同时进行,不过分类的事儿没有正式公布,听说是公益事业一类。其实从我三年前入职开始,就有消息说要改革,一部分转为行政编,另一部分转成企业,但一直也没什么动静,这次看起来是真要改了。我们当然是希望往行政上靠了,改完之后就能正式成为公务员。
我们单位领导就是行政编(单位里唯一一个)。我知道的很多单位都是行政和事业混编,但因为机遇或者考试的问题,有一部分人进不了行政编。但大家干的是同一摊事儿,所以单位的领导也会尽量让事业编和行政编拿一样的工资。但财政给事业编拨的钱就这么点儿,怎么办呢?很多单位会通过自己其他方面的收入来补差。虽然工资上持平,但其他方面还是不如公务员。比如公积金,我们的缴费基数就只能按照财政拨的工资算,不能算补差工资。
我们工资改革的方案刚敲定,说略有一点涨幅,人事的同事说也就几十块钱的事。我们的工资结构基本也是死的,除非干到副科、正科,在职务津贴上能有个浮动,其他都差不多。我都有快十年工龄了,比刚毕业的小孩儿也就多个百十块钱。
转成企业?那不可能吧!我们这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内容跟行政部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又不盈利,怎么转企业?
王海涛(某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我们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去年开始,个人工资里增加了绩效部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过去不管发多少文章,参加多少学术活动,在工资上基本不会有所反映,主要都是岗位工资。现在有了绩效考核,差距就拉开了。比如像我们这样的研究岗,会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核算成分数,再划入不同的档,每个档有相应的报酬。
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件好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另外,对领导的考核也更严格了,比如一个研究所所长,他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到他的收入。这样他也有动力去加强内部管理了,算是权责明晰吧。
前程改了——
“想靠资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李静:
老员工知道改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年轻人知道迟早要改制,只有中年员工希望把自己也“耗”成老员工。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还不是工资,因为改制后大家工资都有提高。最大的问题是改制砸破了铁饭碗,也砸破了长幼尊卑的老体制。
前一段我们单位搞了一个中层竞聘会,只要是正式员工,都可以报名中层岗位。那竞聘会真是精彩纷呈,很多方案都是竞聘人到开会时才公布。有些编辑平时明明做艺术类,却跑去竞聘儿童书,结果一样讲的头头是道。很多人会后都说很震惊,因为没想到大家都有这么多想法。反过来,那些现在想靠资历混到中层位置的人就坐不住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王海涛:
一个大的变化体现在退出机制上。以前在事业单位工作跟公务员差不多,相当于岗位终身制,就算完不成任务、发不出来文章,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后果。因为没有明确的制度,就算想开除谁也找不出理由,往往是到领导那里求情或者闹一场,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不一样,有了具体标准以后,执行就有了依据,退出机制也开始动真格的了。前不久,我们单位就有人因为迟到早退等因素导致考核不合格,结果被开掉了,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了考核,过去那些不怎么来单位的人现在也会来了。如果干不好,就算不开除,也有可能从科研岗被调到行政岗。这样一来,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养老改了——
“即便知道制约发展,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
刘慧:
如果并轨那真是很惨,一来我们没有盈利能力,工资本来就不高,如果再没有事业单位原来的养老制度,我们等于两头吃亏,今后还能不能招到人都是问题。
前两天《人民日报》里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先改事业单位的人,不改公务员?我们私下里讨论过,谁都知道“双轨制”不平等,大家之所以抵触,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改革方式,最好是公务员跟我们一起改。
杨健(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做过“编外”,也当过“编内”):
这个行业里绝大多数人都明白,制度早就是制约发展的最大枷锁。
可即便知道,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因为改革意味着既得利益受损。比如一个副高级职称的员工,人家退休前搞个高级职称,五六千块的退休金拿在手里,凭什么支持改革?等他退休了,下一个副高级的员工,又是同样的想法,自然还要拒绝改革。
我认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击鼓传花”,鼓声停止时,手里拿着花的,就是最大的利益牺牲者。所以大家现在都在不停擂鼓,鼓声很大,没人喊停。
另外,现在有很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它们赚了钱还要上缴,是最希望尽快改革的。
王海涛:
养老金的改革方向已经很明确,会参照企业的方式,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个人也需要开始缴纳,这方面的阻力比较大,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执行。今后对领导的工资也会设立上限,不能高于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不再是上不封顶。这些要想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名为化名。)
历程
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
■1992年
全国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2000年
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2002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至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聘用制度。
■2006年
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其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提上日程。
■2009年1月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从2010年起,在全国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在现有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上,《指导意见》给出明确规定: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主 笔:吴 楠
张 棻
实习生:宗媛媛
素 描:宋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