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山城人民的家是怎么样的?半个世纪以来,人们的家又有哪些变化?5月27日(星期一),《追寻时光印记——半世纪生活大型老物件展》将在重庆大剧院开幕,主办方还特别开辟了“家”的展区,还原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不同年代家的样子。记者探访,带你透过老物件展看变迁,追寻这半世纪光阴的足迹。
50-60年代
特点:物件少,布置简单
那个年代的家普遍布置得很简单。一张床,几个重叠的木箱,一个方桌子摆在屋中央,加上葵花牌圆镜、国民床单和毛巾、网眼开水瓶,就差不多构成了一个“家”。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60年代人们结婚也比较简单,就是请亲戚朋友吃几颗喜糖,把两个人的单人铺盖并在一起,就算结了婚,因此家里多布置得简朴。
70年代
特点:书房、卧室、客厅一体化
70年代起,书房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但是当时的房子并不大,所以书房、卧室和客厅是一起的。房间里摆上一张书桌,可以用来学习,转个身就可以吃饭。与此同时,做饭的煤油炉、电话等物件也出现了。
80年代
特点:不可或缺的“三转一响”
进入80年代,家的变化就比较大了。具有多功能,带着镜子、抽屉、衣柜的转角柜有了,还有必备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其中“一响”几乎都是熊猫牌双卡录(收)音机。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体现。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大多数家里的女主人每天都会用心整理被子,并且会斜着摆放在床上,看上去很美观。
90年代
特点:功能分区明显
即将迈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变化也越来越快,家的功能分区逐渐明显,客厅和卧室分开了,电脑、彩色电视、高级床垫、沙发等,让人们的生活更多彩。摩托车也成为不少家庭的出行工具。
今天
特点:数字化
进入21世纪,人们迎来家的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高科技电子设备正在时刻影响人们的生活。相比之前几个年代的家的单调模式,人们对家庭的布置更个性化,年轻人也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房屋设计。
《追寻时光印记—半世纪生活大型老物件展》,由重庆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庆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将于2013年5月27日至6月26日,在重庆大剧院展览厅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