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记者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重庆市“云端计划”已初步形成了“数据处理+终端制造+研发设计”的产业格局。
在论坛期间举行的“信息产业科技企业交流座谈会”上,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赵刚说,我市的“云端计划”旨在从云计算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着手,打造云数据处理、终端制造、应用研发、服务外包、资金结算等商端产业价值链。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1+2+10”的基地体系。“1”,是指两江新区水土云计算数据处理产业基地;“2”是西永综保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大云端设备制造基地;“10”是九龙坡区、北部新区、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江津区、巴南区、合川区、永川区、涪陵区十大云计算应用研发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通过引导云产业集群布局,重庆的目标是,建成“离岸结算中心”与“国际信息港”,“让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赵刚说。
按照这一布局,我市的“云端计划”进展顺利。
今年3月,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在两江新区水土云计算产业园竣工投运,这也是首个签约落户我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该数据中心将形成4万台服务器运营规模,相当于目前重庆市的全部数据处理量。
记者从太平洋电信了解到,作为目前拥有亚洲区内最大私营海底电缆网络的企业,太平洋电信将帮助重庆接入国际海底光缆,“亚太地区任何一个地方与重庆之间交换传输数据,不到0.1秒就可以完成。”
位于两江新区的云计算服务中心(行政办公楼、专家办公楼、商业街、商务办公楼)功能区主体结构现已封顶,预计今年年中将投入使用;国富瑞数据中心也计划于7月试运行;腾达、广达、中华煤气等重大项目已进入最后的签约阶段。“这些项目,都将有力推动重庆‘云端计划’建设。”赵刚说,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将确保我市云计算产业100万台服务器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为了更深层级推动“云端计划”,我市将于近期启动“IT微企万户培育专项行动计划”,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优化高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让这些科技型民营企业更好的融入我市云计算产业发展。
精彩观点
5月15日,“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重庆行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企业家参加了此次活动,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各抒己见,说创新、论财富,为企业、为产业、为重庆的发展出谋划策,亮点纷呈。请看——
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
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
徐建国在作论坛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科技研发人员总数现居世界第一,达320万人,科技论文数也连续几年保持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居世界第三……这些年,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攀升:本世纪初,大概排到全球第38位,到去年已上升到20位。但是,相对于知识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增长却比较缓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徐建国认为有五方面原因——
企业创新能力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的确定。科技和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主导产业发明的机制没有形成;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创新上的决策定位不清晰;企业研发投入总体水平不高,2010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只有0.3%。
创新主体能力不强。这一点突出表现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但创新动力不足;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动力较强,但能力又较弱。
创新链条不完善,科技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
创新体系效率不高,协同不够,表现为资源分散。
创新配套政策不完善,有些政策实施不到位,而且发展不平衡,新的政策制定又不够及时。
徐建国说,去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里面有五大方面的改革任务和一系列改革举措,有1/3都是与企业创新相关的。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强化企业主体定位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提出了12项改革措施,包括国家投入的引导,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等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
亿元企业是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是不是巨人出现以后,小人物就没有机会了?是不是创新到了一个顶峰后,就会慢下来?我看到的事实是,创新不仅停不下来,还越来越快。”《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在论坛上说,5年以前,他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工作,大家的报道都是围绕大企业,报道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大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来展开。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牛文文自己办了一本杂志叫《创业家》。“实际上有点像中国的福布斯,后来我们定义为“亿中流”,就是围绕产值亿元左右的企业展开报道。
在牛文文看来,产值亿元左右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是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动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新发展的图景。
创业5年来,牛文文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以前眼睛盯着500家大公司,看不到大公司之下的那些小的创新的“户主”。但是5年时间,很多《创业家》关注的小企业长成了大公司。
“从2008到2012年,出现了一个创新高峰。其大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发展往往是在金融危机以后,每次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就有一个大发展。”牛文文说,这5年中国变化太快,创新没有停止,而是越来越快。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
智慧城市或成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器
中国最大IT服务整合提供商——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在论坛上表示,城市化浪潮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12年,全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要达到70%。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发展的机遇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如何抓住机遇、解决问题?
“经过反复论证,2010年,我们将智慧城市确立为公司核心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把智慧城市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内容。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
围绕智慧城市战略求发展,神州数码已走在全国前列。郭为介绍说,目前神州数码和全国近70个城市展开了合作,不久前,与重庆市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市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是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建设的生活服务平台,去年底已在福州、佛山两个城市得以运用,效果也开始逐步的呈现出来。”郭为说,这个平台有两个创新:一是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的创新,平台为政府和市民之间建立起了信息交流通道,而且采用了实名制,市民可以有效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二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平台把所有政府服务整合在一起,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据悉,在神州数码与重庆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不仅包含了市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而且神州数码还将发挥IT龙头优势,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产业核心,助力重庆“云端计划”建设,将重庆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综合样板。
山外山科技董事长高光勇——
创新是重庆产业升级的关键
“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和内陆的开放高地,科技创新是重庆产业升级的关键。”重庆山外山科技董事长高光勇在论坛上如是说。
高光勇认为,目前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重庆的科技创新——一是历史原因造就重庆是老工业基地,高科技企业比重偏低;二是重庆地处内陆,“袍哥”文化和码头文化制约了创新;三是对官员的“唯GDP”考核和任期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对科技创新和研发周期很长的项目进行投入。
但事实上,重庆在推动创新方面有独特优势。“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是人、财、物、科技创新的集聚地,重庆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三峡库区税收优惠等政策,有两江新区……此外,重庆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产业配套体系健全……这些都是推动创新的优势。”高光勇说,特别是去年以来,重庆每年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更是鼓舞了民营企业创新的激情。
基于上述优势,高光勇对重庆的科技创新,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打造重庆科技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环境,要利用媒体,多宣传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创新者;二是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创新领导小组,将各种创新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用全国最优惠政策发展和吸引天使基金、私募基金入驻。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很难,只有大量的风投投入才能带动;四是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中一定要加大对高新技术考核比重和权重,作为地方官员就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推进科技创新。
蓝洋金融总裁胡定核——
重庆是充满生机、后来居上的价值洼地
胡定核在论坛上表示,自2010年2月蓝洋金融成立以来,从单一的担保业务开始,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目前已经成为覆盖担保、小贷、私募基金、资产管理、投资、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多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今年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金融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蓝洋金融第一大股东为力帆集团,占股25%。
取得这一成绩,胡定核认为和两个方面分不开:
一是重视科技投入。蓝洋金融建立了先进的云数据处理中心,以数据比对和数据支撑来量化管理信用风险,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并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了研究中心。
二是与重庆高速发展分不开。胡定核回忆说,1998年初,他作为中信银行行长助理从北京来重庆,当时感觉重庆与北京差距非常大,一是没有五星级酒店,没有国际航班,没有轨道交通,没有好的剧院和会展中心,甚至坐电梯还要缴费。而15年以后,这些问题都over(结束)了。
“现在的重庆,在获取信息方面,与北京已经完全同步。渝新欧铁路和亚洲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等,使重庆成为了真正的内陆开放高地。而重庆的房价却只有北京的1/8,去年重庆的空气优良天数远远高于北京。”胡定核说,重庆是充满生机、后来居上的价值洼地,“希望国内的民营企业家们投资重庆这片蓝海,投资蓝洋。”
金洋冶金董事长李富元——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李富元在论坛上表示,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规划,“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既是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指明了地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规划的方向。李富元说,企业也好、地区也好,科技创新和转变发展观念并行,才能加快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
李富元建议,重庆可建立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保产业准入标准、考核评估体系、资源综合利用的财税机制,制订好循环经济项目和产业化引导政策,帮助企业突破循环经济技术瓶颈等,引导重庆循环经济产业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蓝图。
亿赞普(北京)科技董事长罗峰——
将“重庆造”快速低成本送达全球
15日,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协议。按照协议,亿赞普将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现有的全球大数据平台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建设进出口交易平台以及重庆电子商务枢纽。
罗峰在论坛上表示,这两个项目在重庆建成后,亿赞普不但可以将重庆造产品快速低成本送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还能助力重庆成为订单生产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中国造产品质优价廉,满足全世界大部分人的需求。此外,中国是消费大国,对境外产品尤其是欧洲等地区的产品需求旺盛。亿赞普通过商业模式更新,构建了大型搜集和联运数据库。罗峰说,“我们的网络覆盖欧洲拉美等地区,可以处理12种不同语言。通过大数据的媒体平台,整合在线的支付和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和品牌到达全球,另一方面也帮助国外优秀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厨之道公司董事长胡端志——
希望在重庆造“机器人油烟机”
深圳厨之道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端志表示,重庆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将来还要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如果我们的设备在重庆制造,很有可能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新军’——机器人油烟机”。
胡端志说,听到黄奇帆市长对重庆IT行业和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描述,对自己来重庆投资是很大的鼓舞,“我们中国人喜欢炒菜,这是我们的民族习惯,但是我们烹饪产生的油烟,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这个怎么办?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如果我们的油烟机能够将90%以上的有害气体除掉,这个产品在中国市场就很容易推行。”
“重庆是有名的工业制造基地,配套基础完善,将来完全可以制造出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智能化油烟机。”按照胡端志的构想,在重庆生产的这种智能油烟机,油烟进去后可以实现零排放,“我们拥有世界领先的动态物理屏蔽技术,可以运用在家庭厨房、工业和其他的生活领域,可以把油烟的颗粒物高效的回收利用。同时,我们有一项重大发明,叫高效节能燃气炉具,可以将废弃物削减80%,节约燃气60%左右。”
胡端志说,重庆的餐饮业很发达,但厨具产业却不发达。在山东有些地方,一个厨具就有100亿元的产值,这一点在重庆也是可以做到的。
多氟多化工董事长李世江——
节约能源是最大的新能源
李世江在论坛上,表达了此次来渝签约的喜悦。此次重庆行,多氟多与重庆签订了半导体照明合作项目,李世江希望和重庆企业家探讨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共同构筑美丽重庆。
多氟多通过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道路,已申报160多项专利,制订了5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成为无机氟化工国际标准的制订者。李世江介绍,目前多氟多正面临向新能源建设的转型升级。
李世江认为,新能源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新能源产品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出能够满足需求的新能源原材料及系列产品;二是新能源产品储存,开发先进新能源储存手段,将非使用时期生产的大量新能源进行有效储存;三是新能源产品节约,通过使用节能产品有效促进节能减排。“节约能源是最大的新能源”,李世江强调。
“十二五”时期,重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期,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同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在新能源建设方面,李世江希望通过此次与重庆合作,一同探讨新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碧水蓝天,我们需要健康的生活!”
万源集团董事长张晓崧——
虚拟经济将带动传统产业发展
试想有一个健康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从健康检测、健康干预、健康监测与管理全链条的健康养生服务,同时还能随时提供咨询与诊断,你的就医体验是不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万源集团的董事长张晓崧在论坛表示,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这样的现代健康服务平台已经实现。
张晓崧认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交叉领域,已成为未来企业发展与创新方向。相对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基于网络的虚拟经济正在兴起。
“过去10年,是虚拟经济发展壮大而且加速的阶段,未来,虚拟经济还会进一步加速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经济形态的大变迁。”张晓崧说。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现代健康服务平台,普通家庭可在家检测血压血糖,将数据传到网络平台,就可以随时让专家了解你的健康信息,也可以进行远程的诊断。通过互联网平台,传统医疗产业得到了提升。”
张晓崧认为,未来大量民营企业将从房地产和金融投资中撤离出来,回归科技创新中,“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将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带来一场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