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不走人行道不走斑马线甚至闯红灯,责任就全在行人身上吗?”8日,本报《重庆何时向“中国式过马路”亮“红牌”》稿件刊出后,部分热心市民反映:“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完全是行人造成的,主城有许多路段的人行设施不完善甚至缺失,行人正当的通行权利被忽视了!
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菜园坝:宛如迷宫的地下通道
“我每次来菜园坝转车,都是横穿公路。因为我在地下通道找不清方向。”8日上午,记者在渝中区菜园坝站前广场遇到了江津人小田,他告诉记者,他晓得过马路走地下通道更安全,但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站前广场的地下通道共有8个出入口,分别通往前往江北、南坪公交车站和皇冠大扶梯,记者在站前广场入口处发现,一块近十平方米的写真海报上印有地下通道的平面示意图,但更大篇幅则是旁边一则商业广告。平面示意图上还有一家广告公司和一家食品公司的名字,相比指路的地名,这些商业元素更加抢眼。
进入到地下通道内,各式各样的小商品门市吸引了行人的眼球,记者努力地寻找,才发现了位于地下通道天花板上的指路标牌:字体和牌子都很小,不注意就难以辨认。最为关键的是,有3组地下通道相互连通,一旦走进去就宛如进到迷宫。别说外地人,就连本地人稍不注意也会走错。
“我还记得小时候经过这里的情形。为了不找错出口,我会记着出口旁边的门店是卖什么的,而不是找路牌。”在主城长大的市民陈爽调侃说。他很理解那么多行人选择从火车站横穿马路前往长途汽车站,“好多年了,通行不便的地下通道还是老样子!”
重庆儿童公园:两百米人行道被施工单位强占
渝中是老城区,江北鸿恩寺则应该算是城市新建区域了。但是,记者8日在鸿恩寺下的重庆儿童公园公交车站附近见到,一条长达200余米的新建人行道,被建筑单位占用,通行于此的行人,要么违规横穿公路到对面的人行道,要么就只能在公路上行走。
在重庆儿童公园公交车站,建成约4米宽的人行道,被蓝色的塑钢板阻挡隔离,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设施的安全,在人行道上起了高高的一堵墙,行人走到这里,被迫下到公路,然后左顾右盼地继续在公路上向前行走。
这段被占据的人行道距离不短,约有200米,步行要两分多钟。而在这段路旁,还有一个名为“小格林”的幼儿园,来接孙子回家的彭爷爷对此很是气愤,“天天都带着孙子在这里走,周围好多车哟,就从我们身旁开过……”
该路段往渝澳大道方向,道路变窄,施工单位临时用塑料隔离桩,在马路上隔出一条宽约1米的人行便道,即便如此,当有车辆快速通过时,行人都下意识地停住,胆战心惊地望着车辆从身边擦过。
老顶坡汽配市场:人行道变身零配件临时仓库
8日下午,高新区二郎立交旁老顶坡汽配市场附近,记者在石新路立交往石桥铺方向的路段见到,约150米长的人行道上,堆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大货车轿厢,行人只好走马路。
“这里一直都这样,我们已经习惯了!”面对道路通行权被侵占,一位市民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这里基本上没有人来管理。”一位住在附近小区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里其实是自发形成的市场,交管、城管、市政都没有来管过,“如果是主干道被占了,或者步行街被占了,早就有执法人员来干涉了。”老大爷很委婉地道出了这一路段“脱管”的事实。
“交通参与者都有道路通行权,车辆有,行人也有。”重庆交通大学刘伟博士说,一些道路工程在设计建设时,更多是考虑车辆的实际需求,而往往忽视了行人出行和过街是否便利,这种思路应该得到纠正。另外,由于行人话语权的弱势,侵犯行人路权的行为时常发生,这也客观上造成了行人违法参与交通的事实。这些现象应该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主动满足行人的步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