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贵州、云南从四川运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而四川又从云、贵输入茶叶。这条马帮行走的川黔盐茶古道的中转站就藏在重庆南山老厂背后。近日,4名网友顺着遗迹,用4天时间重走部分古道,不仅找到古桥、古塔等遗址,还在民谣中找到了消失的驿站。
老厂曾为古道中转站
“南山老厂隐藏着一条几百年历史的川黔盐茶古道。这是古代重庆乃至整个四川的对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堪比‘茶马古道’。”4月11日,历史爱好者“我爱南岸”在微博上发帖,招募人马前往探秘。最后,“我爱南岸”与巴渝文化研究者范时勇等4人组成了“考察小分队”,于近日完成了对古道的部分“摸底”。
“我爱南岸”告诉记者,去年6月,她就在南山老厂背后的三百梯发现了这段铺满石板路的古道,因为荒无人烟,且无任何准备,她走了1小时候后便折返。
古道为何藏在南山老厂背后?“我爱南岸”说,当地老人介绍,这里是川黔盐茶古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马帮到重庆后,会到老厂、黄桷垭一带休息、转货。“但古道少有文字记载,它有多远,情况如何,无人知晓。”
藏在民谣里的驿站
据《綦江县志》记载,这条道路经由巴南石岗进入綦江境内,最后从东溪古镇进入贵州。但从重庆主城到綦江这一部分,会经过哪些驿站、有多少支路,都不得而知。
出发第一天,“考察小分队”就迷路了近两个小时。“没有任何路标,也没有路人,只有昆虫、草草和吃不完的桑葚。”范时勇告诉记者,由于时间久远,古道常常突然被公路隔断,或者走着走着就淹没在一人高的杂草中,队友们只能根据指南针,扒开野草继续走。
在经过沿途村庄时,他们感受到了“古道热肠”。“乡民们淳朴热情,给我们打洗脸水、讲故事、唱歌谣。”范时勇说,在经过白杨庙时,一位大爷热情地带他们看了当地的一座清代古桥,当地人称白庙桥。“古桥宽10米,有两个拱,旁边还留有功德碑和镇妖的古塔的遗迹。”
最让“考察小分队”兴奋的是,在64岁的村民蒋学慧的歌谣中,竟然暗藏着川黔古道消失的驿站名。“储奇门过河—海棠溪,抬头望见—白斗梯,三个牛儿打架—鹿角场……”
“这首民谣是当年马帮传唱下来的。不仅蕴藏着地名,还包含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范时勇说,这曲宝贵的民谣对川黔盐茶古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4天走了40公里
由于暴雨,小分队在徒步四天后,于巴南安澜折返,整个行程40多公里。
“曾经的马帮一天就要走50公里,惭愧啊。”范时勇说,这次出行,小分队只走了川黔盐茶古道在重庆境内的三分之一。他们准备组建一个“川黔盐茶古道考察队”,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分段走完古道。
为筹备下一次的出行,范时勇在整理资料后,淘到了《巴县志》、《綦江县志》、《重庆府志》等10多本书籍。他从书中了解到,早在唐宋时,川黔就有盐茶方面的交易,但是否走的是这条古道,还有待考证。
“这条路有多长,什么时候开始走的,都是个谜。”范时勇说,揭开这些历史中的迷雾将成为考察队的主攻方向。“我们计划把大小地名,沿途的状况,消失的传说与古建筑等细节全都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