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因为规模太小而缺乏效益;前些年农业龙头企业推行的土地集中经营,又因为规模太大,管理成本高,难以调动农民积极性,效率偏低。
太小或太大,效果都不好。涪陵、合川、万州等地的一些微企农场,选择了“中庸”路线,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效益和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
“小农”与“大农” 的双重困惑
一家四口不足五亩地,靠“镰刀加锄头”从土里刨食,仅够吃饭,几乎没有节余。
2010年前,涪陵区龙桥镇龙安村农民韦君孟,和村里大部分人一样,一直靠外出务工谋生。
“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再辛苦也攒不下钱。”他认为,搞农业要赚钱,必须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
在涪陵城里做蔬菜生意的张建平,和韦君孟的想法一样。2010年,他随城市资本下乡浪潮,承包了龙安村4300亩土地,试图通过土地集中大规模种植蔬菜,来提高农业效益。
但是,张建平的规模经营出效益的想法并未能如愿以偿。因为重庆的山地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他不敢购买大型农机,只能大量聘请当地村民,继续使用传统方式耕作。之前预想的规模效益,成了镜花水月。
另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是自己雇佣的那些农民,因为成了旱涝保收的农业工人,不再像单家独户时那样有种地谋生的压力,劳动积极性反而下降。
“窝工、怠工现象相当严重。”张建平说。
“大农”无望,张建平重归“小农”。他把土地重新返租给农民,把日薪制变成底薪制,并给出“利润对半分”的激励方法。
结果再次令他失望。数以百计的返租农户素质不一,大部分不能按照他想要推行的种植新工艺行事,导致产出率很低,赚不到钱。同时,农民由于有了底薪和土地租赁两项收入,对庄稼种得好不好仍然不“感冒”。
到2011年上半年,张建平的农场计划,倒亏了两万元。这还算亏得少的。和他同期进龙安村做“大农业”的另一个投资人,在亏损260万元后黯然撤退。
适度规模 微企农场走“中庸”之道
“小农”不赚钱,“大农”也不赚钱。进退两难间,张建平听到了重庆市鼓励返乡农民创办微企农场的消息。不过在刚开始时,他却认为微企农场以农民自主劳动为主,注册资本仅10万元,和自己投资上千万的大农场根本扯不上关系。
龙桥镇工商所所长杜强不这么看。他认为,农场规模太大,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靠“人海战术”,管理成本太高,规模再大也没用。如果化整为零,把大农场的土地分包给微企,让有能力、懂科技的农民注册微企,适度规模经营,既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又有望突破小农生产赚不到钱的“围城”。
2011年秋天,韦君孟以返乡农民工身份回乡,东拼西凑了1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微企,租赁了张建平30亩土地,雇了几位亲朋好友,办起了自己的农场。一年后,韦君孟净赚3.7万元,是外出务工收入的3倍多。
韦君孟的成功尝试,让张建平看到了这种“中庸”路线的优势:农场主带领亲朋好友一起干活,无需专业管理人员,管理靠亲情和熟人社会的行为准则,谁都不好意思窝工;微企获得的3万元财政补贴,被用于沟渠、道路建设,和喷灌设备、小型农机的添置,产出率大大提高。
此外,微企再小,也和张建平的大农场一样,是名正言顺的企业;产品有品牌,市场销路比“小农”模式好很多。目前,龙安村多个品牌的耳菜,已经占据涪陵城区市场的95%。
受到启发的张建平,于是鼓动龙安村30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办微企,分包掉了自己70%的土地,自己则当起了“跷脚老板”,一年后的2012年,张建平净赚92万元。
张建平没有统计那些农民微企的盈利情况。但记者得到的数据是,该村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是3000元,2012年已升至8000元。
为全国小农场 建设探路
2007年,我市被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区,此后陆续有130多家城市企业下乡,创办农业龙头公司,搞农业规模经营。
这种“大农业”并未收到理想效果。在合川太和镇,70多家缫丝龙头企业目前仅剩10余家,且大多数举步维艰。
记者从市统筹办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上随机选取了10家农业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累计投资高达25亿元,累计利润却只有2.5亿元。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微企农场的别开生面。
在合川区亭子村,58户微企农场如今户均年产值已达120万元。其中有7户在合川城区买了房,4户人家买了轿车;在万州区桐元村,123家微企农场种植了3500亩猕猴桃,年产值近3000万元……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认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大规模经营模式,只适合像东三省和新疆这样土地平整、地广人稀的地区,并不适合人口稠密的西南山区。从全球来看,只有土地辽阔的美国选择了这种大农业模式,欧洲和日本农业均以小农场为主,后者提供了当地市场80%的农产品。
事实上,小农场的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小农场实现了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效益最大化,但农民在创建小农场之初,通常会遭遇缺乏启动资金、没有市场主体资格,进而缺乏市场开拓基础等难题。重庆以微企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建立小农场,正好能解决这些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为全国小农场建设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