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4日电(记者吴杰、许茹、文涛)战友眼中,宋永科稳重细致,是中队最老的干部;燕凯凯热情外向,是中队最小的班长。24日,他们都躺在华西医院病床上,头裹着厚厚的纱布、吊着点滴,不能动弹。
3天前,武警交通一总队三支队六中队工程师宋永科和班长燕凯凯还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上。余震突发,山体松动,面对生死,他们果断推开群众,溅落的飞石却先后将他们击伤……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驻扎在400公里外的三支队接到救援命令后,第一时间赶到灾情严重的芦山县龙门乡展开救援保通。
六中队工程师宋永科所勘查的路段,位于芦山县玉溪引水大坝至宝盛乡之间。这1.5公里路段,是宝盛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塌方密集区。
“宝盛乡缺水缺电没信号,伤员运不出来,物资送不进去。”听到先遣分队传来的消息,宋永科和战友们心急如焚,施工抢通速度不断加快。他们知道,早一刻打通道路,群众就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21日6时,宋永科和他的战友们没顾上吃早饭,便来到玉溪河塌方处勘查险情。他发现塌方山体很不稳定,频繁余震使得飞石四溅,对施工官兵和过往群众构成极大的生命威胁。当即,他向中队长肖维斌建议:“应加派6名安全员和观察哨。”
在宋永科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一块块巨石被掀落山崖,原本完全中断的道路,慢慢能够步行通过。见此情景,受困数天、守候已久的宝盛乡群众,迫不及待地向外涌来。
“小心点!小心点!”宋永科和战友们小心翼翼地疏导过往群众。11时59分,5.4级余震突然来袭,山顶上传来碎石滚动声。
不好,要发生山体滑坡!宋永科立即急促地吹响了口中预警哨。
听到哨声,正在作业的官兵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然而,20多名受惊过度的群众挤在一起,挡住了原本狭窄的道路,减缓了撤退速度。
“不要慌乱,快往回跑!”宋永科和燕凯凯见状急忙跑来疏散群众。
大面积的飞石和土方从头顶上方垮塌下来……20多名群众得救了,留在后面的宋永科和燕凯凯先后被飞石击中,倒在血泊中。其中,燕凯凯被击中颈椎;宋永科被击中头部和腿部,造成颅脑外伤和左小腿骨折。
宋永科的妻子胡莉说,病床上的丈夫看到自己,使劲睁开眼睛,轻轻说了声“老婆”,就又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一句话,包含了多年来宋永科对家庭的愧疚:他是个好军人,却没有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结婚10年,宋永科在家待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年。有一次,年幼的女儿患病,他和妻子心急如焚,正在四处寻医问药的关键时刻,部队因参加应急救援任务,要他立即归队。看着怀中被病痛折磨而不停哭喊的女儿,他的眼泪扑簌而下,却还是默默地收拾了行李,紧急归队。
“这次出发之前,就知道可能会受伤,但看到‘病危’两个字还是特别揪心,希望他能快点儿好起来。”胡莉担心丈夫,却又十分理解和支持他,“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抢险救灾就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是他的责任。”
在危难关头,宋永科、燕凯凯和战友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傻娃娃呦,咋个不快跑哩!”早一些退回到安全区域的群众,目睹了悲壮的场景,顿足大喊。他们既感动又着急,一时不知怎样感谢救命恩人。
8年前,宋永科随部队在福建山区修筑工程。不多久,山上的一户孤寡老人便隔三差五地受到这个“兵儿子”的慰问,或带来新鲜菜肉,或跑前跑后、务家务农;
6年前,宋永科随部队在西藏筑路。此后几年间,马康地区珠巴龙乡小学的师生先后多次收到这个“兵叔叔”送来的图书;
2年前,部队回到驻地江油。一天,藏族战士嘎容翁唯突然患病,右边脸颊肿起老高。宋永科带他到地方医院就诊,垫资500多元,像亲哥哥一样陪护5天半;
今年3月5日,宋永科与特殊儿童学校联系,带领24名官兵走进这个特别的世界,送去关怀和欢乐。战士们说:“孩子们一笑,什么累啊苦啊都忘了。”
可是,除了亲密的战友,没有人知道,宋永科唯一的女儿自幼患肌肉萎缩症,常年接受治疗,妻子没有工作,已借了不少外债。
燕凯凯在战友的心目中,是一位可敬的老大哥。为了战友刘磊学习进步,他主动退出汽训,还憨憨一笑说:“我还可以去学机械操作啊,开挖掘机,抢险救援时开在前面,比你威风多了!”
地震发生时,燕凯凯已是尖刀排3班班长,兼任小型机械操作手。上等兵小李刚来三班,按原编成要担任现场安全员。燕凯凯知道这个岗位危险系数高,就主动请缨担任安全员,走上了塌方路段。
庆幸的是,宋永科和燕凯凯的手术都十分成功。目前,宋永科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燕凯凯的主治医生刘浩告诉记者,燕凯凯手术之后,颈椎序列已经恢复正常,压迫脊髓以致瘫痪的风险彻底解除;大约一周之后,燕凯凯就能够带着支具下地活动,以后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还能够回到部队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