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签售扎堆,仅周末两天,就要赶四五趟场子。”近日,署名为“飞天”的网友在微博上抱怨,书店的名人签售活动太多,让人目不暇接。微博很快引起了网友讨论。
靠名人签售来聚拢人气,拉动图书市场不是新鲜事,然而过于频繁的名人签售,却让读者感到迷惑和忙乱,名人签售能真正带动市民阅读吗?书店争先恐后请名人做活动,有怎样的隐情?
国有书店
名人签售,基本上是赚
“书店当然喜欢名人来签售,尤其是有分量的名人。”重庆新华集团策划部负责人周南忠表示,这是一种双赢的活动,既多卖了书,又挖掘了潜在读者。而且,一个好的书店策划的签售活动,对城市的阅读会带来良性的推动作用。
不过,他也透露,“名人来重庆签售,大多是出版社承担费用。”作为国有书店的新华书店,毕竟牌子大,名气响,对读者的影响力也大。在接纳名人签售这种图书活动时,明显占有优势。“尤其是重庆书城,位置好,种类多,在承担名人签售活动中,很有优势。”
“去年一年,我们就做了30场左右的名人签售活动,做一次活动,能签售200-1000本的图书。”周南忠说,做名人签售活动,新华书店的成本很低。
曾经与重庆书城合作过的时代书局出版公司的营销总监赵秀彦表示,如果去外地做签售,若不考虑成本,自然会首选当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销售大户,受众面广,可信度高,信誉有保障。”
民营书店
名人签售,重在赚吆喝
相对于国有书店在名人签售上的“霸气”,一些民营书店则显得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作者来签售,大部分都是我们承担作者的费用,”精典书店策划部负责人陈晓芬表示,算上机票和住宿,一次名人签售的成本大概是5000元,而每次卖的书,若能持平,就是不错的了。她举例,4月《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来渝签售。“第一天是重庆书城接待的,第二天是我们接待的,人气旺,媒体关注度也高,”她说,“但是,我们才卖出了1900多元,明显是亏。”
尽管如此,精典书店还是以每周一次的密度邀请名人来签售,“在目前的书市竞争环境下,我们只求社会效应。”而在重庆拥有了5家分店的西西弗书店更是多到每周两场以上的名人签售活动。
西西弗书店策划部的负责人表示,实体书店在网络书店的竞争下,必须要多想点子,拉人气,名人来签售,搞主题演讲,无疑能带动书店的活力。尽管有些“赔本赚吆喝”,但书店若不做活动,就会是死水一潭,慢慢地人气就没了。
读者
名人签售不稀奇
“名人签售一多,就不想看了。”家住两路口的市民吴家丽表示,自己是个“书痴”,也曾喜欢去书店参加“名人签售”活动。她说,过去一听说白岩松、杨澜要来重庆签售,就兴奋得不得了,跟他们提个问题,合影、买本签售的书,就好像精神和他们对接了一样。“但是,现在名人签售多如牛毛,‘名人’就好像邻居,今天这个来,明天那个来,都不稀奇了。”
家住沙坪坝的胡莉是一位15岁孩子的母亲,她说周末常带孩子去附近书店逛,经常看见一些写服装搭配、美食的所谓名人在那里签售,“那些作者听都没听说过,这种书签售有什么意义?浅阅读,快餐文化,非要把一个作者弄成个明星,书才好卖吗?”
“名人签售作为书店的一项营销活动,曾给书店带来了不少的欢喜和希望。”西南大学教授熊辉表示,“这种作者和读者互动的机会,原本是提高市民阅读兴趣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过多地追求名人效应,只会适得其反,搞不清楚到底是追星还是追书。”他表示,某些作家的学术造诣较深,不妨多走进一些社区或高校里讲座,利用作者本身在演讲、表演等方面的特长,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提升市民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销量。”
背景资料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呼吁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